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动力电池再起波澜,磷酸铁锂能赢多久?

   2021-07-01 电动邦
66
核心提示: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的两条技术路线,三元锂动力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而磷酸

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的两条技术路线,三元锂动力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而磷酸铁锂电池则具备更高的高温稳定性和成本优势。两者凭借各不相同的性能优势,不断争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

要知道,动力电池不仅占据着整车30%-40%的成本,更是决定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以及安全性两大重要指标的关键因素,正所谓得电池者得天下。如今,三元锂占据主导地位的动力电池领域正经历巨大变局——磷酸铁锂“杀”回来了!

前不久,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动力电池产销数据:今年5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单月产量8.8GWh,同比大增317%,占国内动力电池总产量的63.6%,远超三元锂电池的5.0GWh。今年1-5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产量29.9GWh,同样超过了三元锂电池,也是近三年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首次超越三元锂电池。

若要探寻其背后的原因,我们仍要从市场入手。

前不久,特斯拉、小鹏汽车等越来越多的车企,都相继推出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且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也纷纷考虑推出磷酸铁锂电池车型。据2021年第3批乘用车目录显示,小鹏G3、小鹏P7、云度π1首次换装磷酸铁锂电池,零跑T03、思皓E50A等车型也新增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入门车型。整体来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乘用车占比已达47.27%,且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实,早先的动力电池领域,大量供应商用车市场的磷酸铁锂凭借70%的份额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普遍仅200公里的续航能力,是一般消费者拒绝接受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原因。对此,国家于2016年颁布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纳入考核,其核心就是以“真金白银”鼓励主机厂解决续航痛点。

而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上的瓶颈,显然不适合这一时期的发展需要,三元锂电池则凭借能量密度的优势成功逆袭。在2018年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上,三元锂电池以58.17%的份额首次实现超越,而磷酸铁锂占比则跌落至39%。

在这之中,电池包采用松下18650三元锂电芯的特斯拉车型大获成功,可谓加速了磷酸铁锂的衰败。且2011年刚刚成立的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也借助三元锂的浪潮顺利登顶,称霸动力电池市场。

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以动辄500-600公里的续航能力,逐步得到了市场的接受和认可,但补贴力度也在不断退坡。对于车企而言,三元锂动力电池成本越来越高,且随着装机量的不断提升,三元锂电池高温稳定性差的问题又显现了出来,频发的自燃事件正如一道道死亡宣判,将三元锂电池的“先天缺陷”昭示天下。

如今,政策“大手”一挥,又将安全性的要求提到新的高度,主机厂也在不断寻求成本更低的动力电池方案。如此一来,具备良好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卓越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再次回到“舞台”中央。

2020年3月,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问世,让世人为之震撼的,不仅因其相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下降30%的基础之上,仍实现了50%的能量密度提升,达到160Wh/kg,更因比亚迪“刀片电池”在针刺实现中所表现出的安全性。王传福更是喊出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的豪言。

而此前加速磷酸铁锂电池衰败的特斯拉,也在如今助力磷酸铁锂快速崛起。宁德时代推出了与“刀片电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CTP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并率先搭载在特斯拉Model3上出口欧洲市场。且磷酸铁锂的低成本优势,也一度让国产特斯拉Model3车型在售价上具备优势。

另一方面,磷酸铁锂强势回归的背后,也离不开自主爆款车型的加持。例如使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五菱宏光MINIEV,其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就一路高走,仅半年时间其累计销量就突破15万台,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在这台全民追捧的“小车”上被进一步放大,也让更多车企看到了未来,纷纷加入磷酸铁锂的技术阵营。

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追求动力电池的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这对于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而言无疑具备多重优势。因此在与三元锂的新一轮技术路线争夺战中,可谓强势回归,很大程度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能够陪伴新能源汽车走向未来吗?对此,行业内同样抱有迟疑的态度。一方面,如今的单体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另一方面,随着磷酸铁锂地位的回归,其原料成本也在不断攀升。诸多变数之下,动力电池最终将走向何方?还有待考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