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在能源革命中主动作为

   2014-07-29 中国石油报
47
核心提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石油企业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石油企业而言,深刻领会能源革命意图,并切实推进能源革命,既是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同样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我国是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在国际能源事务中影响力、话语权明显提升,能源安全供应能力显著增强,能源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明显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石油企业“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然而,当前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内外挑战,使得能源革命势在必行。就国内来看,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间存在突出矛盾。从国际来看,世界油气供需格局已从“一带两中心”转变为“两带三中心”,美洲凭借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强劲势头,正崛起成为新的供应带;与此同时,亚太受经济高速增长驱动,已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消费中心。

新形势、新挑战,急需新思路、新举措破题。实施能源革命,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顺应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发展阶段和能源基本国情的现代能源体系,努力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合理控制、能源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能源运行机制完善高效,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者间稳定平衡、良性互动的“中国道路”。

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能源生产革命必须承担起保障能源稳步增长、优化能源结构的双重任务,通过着力发展油、气、核、可再生能源等非煤能源,建立多元供应体系,贡献更加绿色、更加洁净的能源增量。同时,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在市场、技术和成本方面仍存在诸多发展瓶颈,今后一个阶段,天然气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绿色支柱”。

为此,石油企业要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国际能源大格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油增气,在能源革命中主动作为。

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千方百计增加国内产量。按照“油气并举、常非互动、海陆并进”思路,继续加大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同时推进非常规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今年年初,国土资源部公布最新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指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较2007年评价结果分别增长36%和77%,并预测到2030年我国油气当量产量可达近7亿吨,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要实现这样的愿景,石油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常规油气资源,不能因“非常规热”偏废老油田的持续经济开发。而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必须切实加强地质、工程技术和装备制造等各环节技术攻关,尽快实现非常规效益开发,使其成为常规油气资源供应的有益补充。

另一方面,要拓展海外,形成多元油气供应市场。目前,美国“页岩气革命”不仅加速其能源独立进程,还对世界地缘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国际能源署预测,在非常规开发热潮作用下,未来5年国际市场都将处于供略大于求的局面。石油企业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大循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其一,根据世界油气供需新格局优化海外投资重点,抓住“一路一带”建设契机,按照“立足周边、就近供应、多元供应”原则,以中亚俄罗斯为重点,延伸至中东、非洲,再辐射美洲,按此次序梳理已有项目、布局新项目。其二,加大贸易力度,提升油气定价话语权,尽可能多地从国际市场获取质优价廉资源。其三,要将能源外交和企业公关糅合在一起,切实保障海上和陆路油气管道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已从2010的3.5%迅速提高到2013年的5.9%,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石油企业不仅要统筹国内和国外、常规和非常规,进一步提高资源掌控能力,还要推进跨国战略通道建设,配套完善国内骨干管网、储气库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加快形成资源多元、调度灵活、运行高效的市场供应体系和应急调峰能力。通过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真正步入天然气“黄金时代”。

当前,石油企业应从内部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为油气大发展打通“快车道”。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扩大开放合作,以改革焕发企业内在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此团结全体干部员工,激发热情、凝聚智慧,推动能源革命不断向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能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