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上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有生在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简称“电促会”)主办的“2013电力行业竞争情报报告会”上做了题为“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及启示”的报告,重点说明世界能源发展的七大趋势。
趋势一: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无碳演变
过去40年,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世界能源供应规模不断增长,增长达一倍多。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消费比重增加近8个百分点; 天然气增加1.2个百分点; 石油降低近7个百分点; 煤炭下降近4个百分点; 热(冷)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合计增加1.7个百分点。
过去40年,OECD国家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力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电力消费比重增加近10.4个百分点; 天然气增加2.3个百分点; 石油降低近8.4个百分点; 煤炭下降近7.3个百分点; 热(冷)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合计增加1.1个百分点。 2010年,OECD国家化石能源供应占比与世界相同,约81%,较1973年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反之非化石能源增长近13个百分点,两者的变化幅度较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OECD国家能源供应结构出低碳化无碳化的发展趋势明显。
趋势二:世界能源供求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过去40年,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能源消费重心明显东移,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已经从发达国家主导转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 OECD国家年均增速1.1%,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高达60.3%下降到42.5%,下降近18个百分点; 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速3.4%,占比由36%增至57%,增加21个百分点; 中、印两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4.5%,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0%提高到24.5%。
从不同地区来看,不同地区一次能源供应占世界一次能源供应的比例呈“二降多升”的格局,世界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正在形成,世界能源供应增长的中心不断东移。
趋势三: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能源的政治属性不断增强)
(1)世界能源政治力量呈多极化发展
(2)中东、北非、里海等传统能源后院地缘政治版图变化不断
(3)油气出口国更多使用能源武器来提升自身地缘政治影响力
(4)国际海陆能源战略通道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
(5)南中国海、中国东海等能源资源地日渐成为地缘政治热点
趋势五:美国能源独立对世界能源安全影响深远
长期以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保持在60%以上,主要进口来源地是中东,为此不得不投入了大量的军力和财力。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之后,美国一直在寻求“能源独立”,但进展缓慢。近年来,美国“能源独立”初露端倪,石油对外依存度从历史最高67%降低到50%,预计未来10年内还有可能再降低10个百分点。同时,从美洲进口石油比重已经上升到53%,而从中东地区进口比重已经下降到16%,预计可能下降到10%以下。
美国“能源独立”走向成功,张有生分析了主要原因,包括: 美国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需求趋于饱和并于2005年出现“拐点”; 非常规油气技术又取得突破,2011年美国页岩气和页岩油产量迅速增加到1800亿立方米和3000万吨; 近海石油开发限制放宽,海上石油产量迅速攀升到8000万吨,约占国内产量的1/4; 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产量已超过4000万吨; 节能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以来车用燃油效率提高10%,单位GDP能耗下降7%。
美国“能源独立”对世界能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随着美国降低对中东、北非油气资源的依赖,其在中东、北非等地缘政治不稳定地区减少投入,这将有助于其重返亚洲战略的顺利实施,从而遏制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崛起,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美国国务院成立能源资源局,进一步发挥能源作为一项重要武器在其全球军事、外交、政治布局中的作用,既削弱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又大大震慑欧盟、中国、日本等世界油气进口大国,加强了“石油武器”在全球地缘政治斗争中的作用;推动世界石油市场格局调整,初步形成了“俄罗斯―欧洲”、“美洲―美国”、“中东―亚太”三大石油市场板块;美、欧加大对美洲地区深海、非常规等油气资源开发的投入,全球能源生产地缘重心呈现西移趋势;美国通过发展非常规油气和新能源技术,正在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美国“能源独立”维护和加强了“石油美元”地位,有利于巩固其全球金融霸权;利用国内能源价格较低的优势,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
趋势六: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约束刚性越来越强
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促进能源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还能促进各国注重降低能源消费量,缓和全球能源供需缺口,增加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然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使用,大规模消耗化石能源将面临巨大压力,谋求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将面临严重制约。
趋势七: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孕育之中
能源资源的主要来源将从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转变为主要利用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
能源系统的组织方式将从集中式、大规模的工业化开发利用转变为分布式、小规模的开发利用;
主要通过远距离、大规模能源输送实现供需平衡将转变为更多依赖就地平衡;
从供应侧被动满足消费侧需求转变为供应侧需求侧通过智能能源网络、大规模储能设施等实现协调平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