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国家正准备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 酝酿重拳治理产能过剩问题,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对此积极调研并制定相关意见,不久将以书面形式报送国务院。据权威人士透露,这一举措所涉及的产能过剩行业除了有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传统行业外,也涉及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LED产业等新兴行业。
对此,多位行业专家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新兴产业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判断新兴产业是否产能过剩不能“一刀切”, 因为很多新兴产业处于需要大力发展的阶段。但不可否认,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部分新兴产业确实出现了产能过剩危机,有关部门和企业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并做出相应调整。
由“盛”到“剩”
部分新兴产业陷危机
自2010年9月8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之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被寄望成为承担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会议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战略新兴产业的繁荣,是人们的期待。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新兴产业扩张过快,出现了产能过剩、行业亏损等危机。
光伏产业不幸成为负面新闻最多的新兴产业,沉重地背负起新生事物成长过程中的无尽伤痛。受国外贸易壁垒等事件影响,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危机,企业亏损乃至破产。
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负责人透露,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为262家,到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仅一年时间即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
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也高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有统计显示,自2005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呈爆炸式增长。从2008年到2012年的短短5年里,中国光伏产品制造能力提升了10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国内企业开工率已不足50%。同时,2012年多晶硅产业销售收入100亿左右,亏损超过30亿。该协会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多晶硅产业属于竞争力弱、典型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即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国内产量低、需求大量进口,而低附加值产品供过于求,大量产能存在。
顶着节能环保的光环,LED产业一时风光无限,也深受资本市场热捧。但眼下,人们担心LED产业会成为第二个光伏产业。高工LED产业研究所报告称,2012年中国LED行业总产值为2059亿元,同比增长34%,但同时,LED产业正经历结构危机,产业链部分环节出现供需失衡,尤其是中上游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下滑等情况尤为严重。多家LED企业的2012年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明显下滑。
风电产业也是如此。国家能源局不久前发布的“十二五”前三批风电拟核准项目统计显示,到2013年3月,我国风电拟核准容量和在建容量合计已达到1.4亿千瓦,这早早超出了“十二五”风电规划1亿千瓦目标。国内风电整机行业产能超过实际需求,很多企业陷入利润滑坡的泥潭。华锐风电(601558,股吧)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公开表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已进入残酷的“大浪淘沙”阶段。
对于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现象,专家认为应全面理性地看待问题。深圳新材料协会秘书长李音对《企业观察报》说,新兴产业领域极为广泛,仅新材料领域就项目繁多,而且多个领域还有交集现象出现,因此判断是否产能过剩一定要慎重,不能“一刀切”。“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只是个别领域比较明显,而不是整个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目前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主要体现为风电设备、光伏设备过剩。他认为,光伏、风电的电价比传统能源电价高,再加上新能源并网难等问题都造成市场终端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严重。
推动行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是关键
造成一些新兴产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李音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划,并非一味的“补贴”、“振兴计划”就能推动产业发展,反而会加快新兴项目一哄而上,加剧产能过剩。
地方政府对于新兴产业项目的大力“支持”也难辞其咎。林伯强对记者说:“一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是绝对的优势,此外,新兴产业项目往往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审批、建设较为容易。”新兴产业项目对于拉动当地GDP、就业率的增长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当地政府非常看重这些项目,这也成了缓解产能过剩工作中最难的地方。
看到巨大市场前景后,众多企业蜂拥而上,不顾风险过度投资也是造成产能过剩的根源。此外,从产业角度看,不同的新兴产业有着各自不同的遗难杂症。比如由于设备过剩,终端市场需求不足,并入电网难等问题造成了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出现了过剩危机。
部分新兴产业尾随传统产业步入了调整结构的大潮,业内不禁担忧,在治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时,会否像传统产业那样,多轮治理下来仍无法有效遏制?
多位被访专家认为,国家政策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都要做出努力,才能有效遏制产能过剩危机。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在相关论坛上表示,很多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是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以集中审批、管控竞争行业发展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的过剩。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部分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出现。如果地方保护加重的话,即便出台相关的行业内整合、兼并政策,也很难对产能过剩的产业进行有效治理。
接下来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对产能过剩问题出台何种举措?对于这一问题,上述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尚无法透露。
有专家认为,行业内整合是必由之路。林伯强表示,要想解决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是要推动行业内的整合。他认为,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势必会淘汰一些新兴企业,这可能会触及地方政府利益。要想在市场和地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还需要找到更好的办法。
李音则认为,企业应积极自救。新兴产业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企业自身应该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比如,拿环保产业LED来说,LED应用范围广,未来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李音说,她所在的深圳当地的一些LED企业正在寻求新的市场。由于我国生产的LED价廉物美,欧美市场需求量大,已经有企业去德国收购当地的厂房进行生产。李音也强调,“走出去”并不是所有新兴产业都能复制的方法,还要差别化对待,以免重蹈光伏产业覆辙。
李音认为,若想缓解甚至避免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除政策指导外,还是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