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的电价结构涉及发电、输电、配电、销售4个环节,由上网电价、输电电价和配售电价三个部分组成。总体来看,各个部分都充分体现了市场化条件下,供需决定价格的规律。上网电价是由供给侧竞价上网形成的。
在市场化的条件下,通常采取的是招投标竞价和双边交易两种交易方式。
目前国外电力市场在确定上网电价时多采用节点边际电价模型。在充分竞争条件下,上网电价反映了供给方(电厂)的生产成本(包括合理的经济利润)。在这个价格下,每个电厂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并按照自己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提供的电力。输电电价放映了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覆盖了电网建设投资及正常运行的成本,满足电网长期发展的需要。具体来看,输电成本包括电网输变电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阻塞管理费用、网损及辅助服务费用等几个方面。而输电价格则由输电方和需求方共同决定。由于电网需要非常庞大的先期固定资本投资,因此往往具有天然垄断的性质;在输电方垄断的市场条件下,电网公司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来确定输电价格。但各国政府往往会对电网采取国营或其他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垄断、增加供给、降低价格,尽可能达到充分竞争市场下的效果。配售电价也就是最终销售给终端客户的电价,反映了需求方消费电力获得的边际效用。在一个理想的市场条件下,可以通过放开电力零售市场,引入需求侧竞价机制来实现需求侧响应,从而优化资源的系统配置。从理论上讲,在一个均衡的市场中,售电价等于上网电价加上输电电价;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最终等于发送电力的生产边际成本与配送电力的服务边际成本之和。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竞争机制被引入到了电力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风险,主要是电力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这将会对短期电力市场的安全平稳运行和长期电力系统的投资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建立一个电力金融市场并为电力市场的参与者提供稳定电价和规避风险的电力衍生金融产品,就成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中国电价形成机制正在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但目前销售电价仍由政府统一对各类用户制定不同的价格标准,“计划电”的情形仍未完全改变。在进一步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市场化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构建区域电力市场和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随着条件逐步成熟,中国将逐步推出期货等电力金融衍生品,形成统一、多层次、市场化的电力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