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频繁来袭的雾霾深度困扰国人,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尤其严重,治理大气污染成为全国民众和境内外媒体最为关注的两会热点话题之一。专家指出,造成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众多,解决问题不可一蹴而就,治理的根本在于对整个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行调整。
2月底,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持续雾霾天气,波及面积覆盖国土面积八分之一,引发各方强烈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安华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灰霾天气频发是多要素综合造成的,其一是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一次能源禀赋结构以煤炭为主,被称为“缺油、少气、富煤”,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而且在燃煤使用方式上,大量煤炭没有经过处理,直接燃烧排放,是雾霾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是产业布局存在问题。张安华指出,京津冀地区聚集了大量带有污染性的工业,钢铁、焦化等重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钢铁产业的区域型高度集中,也是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除工业污染外,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造成雾霾等大气污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外,还有通过大气环流输送进来的污染物、以及一些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张安华说。
为应对雾霾来袭,除了采取一系列应急举措,如汽车限行、重污染企业停产限产等之外,还应有一整套治本的方法。张安华指出,治理雾霾,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工业布局,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实施关闭或转移。另一方面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如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等。
张安华说,治霾防污要在控车上下功夫,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要科学调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提高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除此之外,要加强城市间的协同防控,在重点区域的城市之间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为企业减排创造动力。
张安华最后指出,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和财力的投入,治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但正如李克强总理2月1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的,此事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困难再大,成本再高,也要坚持不懈持久地抓下去。而且,正因为大气污染牵涉到每一个人,其治理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每一个人都应从自己做起,将环保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上。
张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国华能集团高级经济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政策和大型企业管理。发表文章60余篇,接受媒体采访30余次,出版著作多部。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改革开放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