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煤电油增减曲线展现经济运行图

   2013-05-15 新华网
56
核心提示:能源是经济的血脉,也是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今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的背景下,我国煤、电、油三

能源是经济的“血脉”,也是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今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的背景下,我国煤、电、油三大能源消费情况怎样?展现出中国经济运行怎样的图景?

煤电油指标印证经济增幅放缓趋势

国家能源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这一数字比3月份仅2%的增幅明显回升,也将1至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幅拉升至4.9%,但仍低于去年同期6%的增幅,为近年较低水平。

“用电量回升,虽受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影响,但也说明我国经济正小幅温和回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说。

尽管用电量出现回升,但煤炭库存居高不下的局面并未改善。5月6日至5月12日,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天津港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继续小幅增长。而作为国内沿海地区主要内贸煤炭价格的重要指数,4月24日至5月7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13元/吨,同比下降22%,今年已下跌20元/吨。

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研究发展部经理刘志鹏说,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低迷,煤价处于下行通道,这一方面是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用电量下降,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开工率明显不足,煤炭需求回升乏力;另一方面也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有关。此外,进口低价煤也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石油素有“工业血液”之称。而柴油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较高,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建筑业、工业等行业。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一季度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1.2亿吨,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较去年四季度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为4258.9万吨,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

指标回升显示经济温和回暖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在第二产业经济占比仍较大的情况下,用电量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电力需求应与经济增长同步。今年前4个月用电量增幅比经济增幅低约3个百分点,说明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但从4月单月用电量看,6.8%的增幅显示经济有所好转。”他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比3月回升0.4个百分点。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

受工业景气回升影响,煤电油指标趋好。中国电力联合会预测,后三季度,伴随经济增长温和回升,用电需求增速也将回升。

中宇资讯分析师桑潇说,随着三四月份工程基建开工率回升,以及5月春耕开始,柴油需求将进入旺季。

市场机构金银岛监测,动力煤价格进入5月后开始企稳,价格下浮空间已较小。但产地煤炭主要以消化库存为主,预计北方港口煤炭库存在低迷需求下,还将小幅上涨。

释放经济结构调整积极信号

尽管煤电油三项指标均显示经济增幅出现放缓,但也透露出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信号。

牛犁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和平稳增长阶段,与工业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煤电油能源消费增幅放缓符合这一趋势。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分析指出,近期我国南方柴油需求疲软,而北方柴油需求复苏显著。主要由于一些制造业正在从东南沿海向北部和西部转移,同时北方基础设施较南方为差,基建投资也更集中在北方。

研究人士指出,一季度国内石油消费疲软,固然与元旦春节长假、农忙时节未到、工业生产未完全发力等季节性因素有关。但今年以来,空前恶劣的雾霾天气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能源和油气发展,倒逼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使石油消费高速增长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招商证券电力环保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彭全刚认为,从全社会用电量结构看,第三产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速,而工业用电虽总量增长,但增速放缓,占整体用电量比例下降,这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较为类似。

林伯强强调,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个缓慢、倒逼的过程,现阶段还不至于引发用电结构明显变化,但第三产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正缓慢推进。

“虽然最新数据显示经济有所好转,但经济复苏力度仍然较弱,仍较多依赖政策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政策密切相关的房地产。”牛犁说,我国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要求从深化改革下功夫,激活微观主体增长动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