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解决环境问题重在科学决策

   2011-03-29 中国环境报第2版
60
核心提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日益增大的环境压力,这迫切要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型。与此相对应,近年来的环境经济学将环境与经济发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日益增大的环境压力,这迫切要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型。与此相对应,近年来的环境经济学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命题来研究,涌现出了很多研究成果。其中,许多研究都采用实证方法,分析在中国是否存在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意味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出现环境的逐渐恶化,而在富裕程度超过某一水平之后,经济的发展会带来环境的逐步改善。笔者认为,尽管考察在中国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全面体现环境变化的原因。

总体而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一国的产业结构较为落后,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征,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逐渐提高,经济结构越来越具有轻型化特征,这就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并最终促使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可以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对于贫穷地区而言,摆在第一位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人们首先需要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其次才能对环境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按照现有的研究,即使我们能够证实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者同一时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确实存在着环境的倒U型曲线,也并不意味着只要按照一定的速度发展经济,就可以自动地跨越临界点,进入增长水平与环境质量同时提高的境界。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总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不能忽略的是政府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战略选择,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更是如此。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作用方式可能因政府行为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其内在的逻辑有以下方面:

当前,虽然中国强调要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一直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但是,一地的产业结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偏好的左右。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往往偏好于上马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税收增长的重工业项目。这就意味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依据之一——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会存在轻型化的趋势,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自动地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改善,结构调整的快慢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

企业节能减排的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环境执法状况。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更多企业到当地投资,有可能会降低执法标准。而当地政府是否愿意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也与节能减排成效直接关联。此外,环境问题的解决还与政府的治理水平有关。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果当地政府对污染防治做好完善的规划,则会大大减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优良的环境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它本来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被社会更多地“消费”,但做出这个“消费”决策的并非居民或者政府中的一方,而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协商、博弈的结果。总之,如果考虑到政府会有不同的约束和行为方式,其行为方式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所变化,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得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就有可能发生移动,做出的预测的现实意义也极其有限,无异于刻舟求剑。

缓解环境压力的关键在于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型,而转型又需要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当前,在各地的发展中,经济发展战略缺乏广泛的群众参与和公共讨论机制。虽然各级政府的自身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公众利益、社会利益相一致的,但其不一致的地方却也难以排除。要减少不科学的决策和不正确的发展战略,避免错误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带来的环境危害,就需要积极推进政府决策机制改革。

由此可见,揭示经济发展影响环境的内在机制,需要将政府决策因素纳入其中。正如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各类社会问题一样,在环境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将社会关系和人际之间的利益关系置于分析的中心。而在中国应对环境变化,谋求环境友好型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切实发挥政府决策对推动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就要努力改革体制,改变对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和激励方式,推动发展战略调整,促进科学决策机制形成。为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应该提高决策参与的广泛性,发扬民主精神,让社会各界、各阶层都能够充分地表达意见,使决策确定和执行的过程能够受到各方面的监督。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环境问题的实质,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