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交融里灿烂;经济,在流动中繁荣。历经数千年风雨,古丝绸之路传播文明、交流互通的历史底色至今没有消退。
历史,正在发出回响;交流,迈向更高层次。今天,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和一致重视,为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提供了新路径。
山城重庆,绿意葱茏。
一趟满载货物的列车在群山间呼啸穿行,奔向远方的平原、山地与沙漠,驶上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经济大动脉。
在“渝新欧”货运班列的鸣笛声中,万里之遥的德国杜伊斯堡正期盼着来自东方的问候。借助这条铁路,从重庆到杜伊斯堡港口的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近一个月,成本仅是空运的五分之一。
“这是个美妙的变化,历史经验说明,联系更紧密的贸易关系有助于国家间全面理解的提升,”杜伊斯堡港口首席执行官艾瑞奇˙斯塔克如是说。
驼蹄车辙下的古道,如今变为列车疾驰的铁路;九桅十二帆的宝船,也被大型集装箱货轮所取代……承载着张骞、郑和与马可˙波罗传奇旅程的丝绸之路,今天又将谱写新曲。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这个变革与重塑的伟大时代,更给古老的丝路带来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未来。
新丝路纵贯亚欧大经贸——驼铃已消散于历史深处。能源流、产品流、资本流层层涌动而来,一个东起西太平洋、西抵波罗的海的经济合作大区域正呼之欲出……
从土库曼斯坦马雷到邻近的“复兴”天然气田,只有一小时车程。但这条路,却仿佛跨越千年。
多少古丝路上的商贾曾行经此地,将东方的锦缎、瓷器、土产运往伊斯兰的“神予之城”巴格达,又贩回“西域”的珠宝、染料和毛毯。今天,这里管道盘结、钻井耸立,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网在此接驳。在东西绵延万里的天然气“丝绸之路”上,能源贸易正在进行。
2013年9月4日,近10万身着民族服装的当地民众兴高采烈,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来自东方的贵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在访问中亚时发出倡议。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赵晋平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对中国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不过,这些国家能源资源、公路铁路、港口基础设施等建设不足,而中国的产能、技术、资金很强。同时,中国内需提升很快,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可以拉动更多丝路国家出口,向其转移产业资源。
2012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贸易总额已达5500亿美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东盟目前已跃居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世界的13%……一个个数据背后是中国与丝路各国高速发展的历历成就。
“如果路网发达,物流高效,像东亚那样的区域协作大链条有望形成”。赵晋平的解读不只是展望,今天,巨变正在发生。
除了“渝新欧”,还有“郑新欧”、“汉新欧”……今天,新丝路不仅成为交通更为迅捷、运输更为高效的大通道,也正成为货物更加丰富、贸易更加高端的传送网。随着加强道路建设和交通便利化谈判的推进,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将打通,中蒙俄通道、亚欧大陆桥、南疆铁路、泛亚公路等等,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路网有望逐步形成。
中国的汽配零件、太阳能板、消费电子、机械设备等“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源源而出。同时,欧洲的机电产品、医疗设备,中西亚的矿产、农产品等则有望从这些线路上运回,再经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各大城市对接中国大市场。
事实上,新丝路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此。这条路还正在成为资本汇聚更多、货币联系更紧的“磁力带”。
民以食为天。喜食番茄食品的中亚百姓餐桌上,近年来中国货频现。在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番茄制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是新疆的新康番茄制品厂,这让公司董事长陈其钢十分自豪。从1998年在阿拉木图投资设厂,这片“红色产业”已经累计创收6000多万美元,带动中国原材料出口近4000万美元。
除了食品行业,丝路沿线的各类投资热潮正在掀起。而在资本与产业集聚的背后,是货币的新天地。中国已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在与中国往来更密切的越南、泰国等“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人民币在民间已很常用。“如果各国在经贸中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可大大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的速度和质量,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赵晋平说。
新丝路联通亚欧大人文——使者的通牒已留存于典籍馆藏。从人民的渊源到文化的互鉴,再到政府的合作,亚洲互尊互信的新格局正孕育而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