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区域治霾有碳泄漏风险 煤制气项目须慎重决策

   2014-03-24 千龙网
50
核心提示: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日前在京发布《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称,作为消费端使用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确实可以达到有效降

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日前在京发布《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称,作为消费端使用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确实可以达到有效降低大气中PM2.5浓度的效果;而作为生产端,煤制天然气项目存在资源环境影响和高碳风险,可能造成“区域治霾、全国增碳”的治理困境,需高度重视和谨慎对待。

消费端使用煤制天然气年减排738万吨

专家在该报告中指出,雾霾治理不仅拉开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序幕,同时也推动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的执行,控制煤炭消费作为雾霾治理的重点,具有显著的低碳效应。

在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硬性要求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天然气供应作为煤炭消费的替代品,成为重点区域改善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措施。目前国内煤炭价格下跌、天然气供不应求这一普遍存在的现实为煤炭资源产区的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大气污染防治的硬性目标也促使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成为煤制天然气的需求方。若仅从消费端来讲,煤制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无异,一般意义上认为其燃烧产生的SO2、NOx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远低于煤炭。

以北京市为例,北控集团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签订的《绿色能源进京——煤制天然气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每年内蒙古地区将输送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入京。这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每年将替代北京市约894万吨的煤炭消费,相当于北京市2012年煤炭消费总量的40%。

如果从北京市目前燃气热电联产的现实来看,煤制天然气作为天然气的一种,其燃烧产生的SOx远远低于燃煤热电联产。北京市每年因为使用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而减少了约738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NOx和CO2排放也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确实可以达到有效降低大气中PM2.5浓度的效果。煤制天然气对硫化物的削减效果尤其明显,每年北京-内蒙古两地总计最多将减少约18.7万吨二氧化硫和8700吨氮氧化物排放。

生产端大规模生产将加剧水资源总缺口

然而,在具体执行层面,并非所有的控煤措施都能达到低碳的效果。“仅从消费端来分析煤制天然气的资源与环境影响是片面的。”专家在该报告中指出,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煤制天然气具有更高的碳排放和环境成本。此外,煤制天然气的生产过程是资源密集型的,每生产一立方米的天然气将消耗6升水和3千克原料煤。

首先,从煤炭消费来看,北京市每年引进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可减少约894万吨的煤炭消费,而内蒙古因为每年生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将会增加煤炭消费约1203万吨,占内蒙古2012年煤炭消费总量的3.3%。从而,北京-内蒙古两地的煤炭消费每年将会净增加约309万吨。换言之,北京市煤炭消费的下降是以内蒙古更多的煤炭消耗为代价的。

其次,尽管北京市因为使用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而减少了约738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煤制天然气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计算,北京-内蒙古两地总计将会净增加约377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从资源消耗的角度来看,内蒙古因每年生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增加水资源消耗约2400万吨,占2012年该地生活用水总量的2.3%,相当于约66万内蒙古城市居民一年的生活用水量。然而,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总缺口已达1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大规模生产将加剧这一趋势。

煤制气项目“井喷”将造成高碳风险

在政策利好、有利可图的形势下,尽管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已经向各地阐明盲目无序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大危害,全国多地尤其是新疆、内蒙古等煤炭资源主产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仍呈现“井喷”状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61个,年总产能达到2693亿立方米。

煤制天然气项目具有巨大的碳排放能力和环境负外部性。根据测算,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审批的煤制天然气项目(771亿立方米)将每年消耗煤炭约2.3亿吨,占2011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6.8%,如果用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的话,所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占2010年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2%。

而把各地建成、在建或拟建的所有煤制天然气项目,即已审批和待审批的项目(2693亿立方米)加总,那么每年约消耗8.1亿吨煤炭,接近2011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而用这部分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所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占2010年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6%。

新疆和内蒙古作为国内煤制天然气项目规模与产量排名前两位的主要产区,将为煤制天然气的生产付出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而前者更为严重。对于新疆地区,国家发改委已审批的43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每年将消耗约1.31亿吨煤炭,已经超过了2011年该地煤炭消耗总量的34%。与此同时,这些项目每年约2.6亿吨的水资源消耗将占到该地区整个2012年生活用水总量的22%,进一步加剧该地区长期面临的缺水状况。

专家还在该报告中还预测,如果计算建成、在建与拟建项目,新疆和内蒙古地区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压力,尤其是新疆地区仅这一类项目就已经占到其2012年生活用水总量的92%,且煤炭开采量将增大近5倍,势必会造成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专家提醒,以煤制天然气作为煤炭消费的替代品,一方面未必能够有效地降低NOx等大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有效地治理雾霾;另一方面,从煤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和水资源消耗的角度来说,煤制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转嫁。倘若一味地使用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来达到雾霾治理这一紧急目标,忽视其将长期存在的严重的资源环境效率损失和公平损失问题,我国环境保护与低碳发展最终只能落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决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