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且严重依赖能源进口。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将对全球能源市场、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来自牛津能源研究所(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的戴维•罗伯森( David Robinson)认为,中国存在至少两个主要与能源相关的问题会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一是对煤炭的依赖;二是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戴维•罗伯森认为,随着中国雾霾天气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却不断增加,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45-50%;中国石油进口将达到1250万桶/天;天然气的需求量将增加到5000亿立方米,进口超过2000亿立方米。
对此,中国政府也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提升燃料价格,支持水电、可再生能源、核能等低碳能源的发展,支持国内页岩气的开发,实施重大战略石油储备等。
在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过程中,中国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加,环境质量下降。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可以趁机发展低碳能源来取代煤炭,降低低碳替代品的成本,加速全球脱碳技术的发展,加强对全球能源市场的监管。
以下是戴维•罗伯森报告中对中国能源需求增长将如何影响世界能源市场、以及国际关系的部分分析摘要。
对世界能源市场:
1)中国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将继续推动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支撑石油和天然气价格。
——到2035年,预计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60%。
——到2040年,中国预计能源消费将达到美国的两倍,单位资本的能源消费强度却维持在较低水平。
2)石油方面:到2035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将从8700万桶/天增加到1亿桶/天。
——中国需求的增长预计将超过OECD国家需求的减少。
——全球对OPEC的呼声会增加,非OPEC国家(比如美国、巴西、加拿大)会帮助把原油价格支撑在90-125美元/桶的区间,但是价格崩溃跌到60美元以下也是有可能的(例如,如果中国需求下降或低成本的OPEC国家产量增加,比如伊拉克和伊朗)。
——石油越来越多地涌向亚洲,使中国在谈判中拥有更多优势。
——中国日益卷入安全问题:宣称对南海资源拥有主权;由于美国削减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安全支出,中国正准备在该地区的石油运输安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3)天然气方面:世界天然气需求量预计将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2010-35),而中国的增速则为6.6%,占全球总增长量的25%。
——中国需求量使全球天然气价格面临上涨压力;中国新的供应给天然气价格施加了下行压力。
——中国或许可以利用美国对亚洲的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改善对其他供应商的价格和条款:俄罗斯、东非、澳大利亚、卡塔尔。
——最近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石油出口协议,预计未来还将与俄罗斯达成液化天然气出口协议。这些都表明传统出口商将面临更多压力。
4)煤炭方面:中国的煤炭需求量将增加,但中国的煤炭进口量很有可能会下降。
——预测显示中国的煤炭进口量将下降,特别是2020年以后。
——中国煤炭需求量增速减缓将抑制美国及其他地区对中国煤炭出口量的增加。
——煤炭贸易可能在2020年达到顶峰,但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受到印度进口量增加的影响。
5)在非化石燃料方面,中国正大力进行投资,已成为世界上风力发电容量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光伏发电机制造商和出口国;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拥有世界上的最大的核电站发展项目;在降低这些技术的成本方面十分成功。
对全球国际关系:
1)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而言
——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的合作;
——中国石油公司将增加在能源出口地区的投资,特别是伊拉克和东非地区,尤其是美国石油公司正在离开的地区;
——中国还会向石油生产国提供贷款,以确保石油长期供应的安全
2)对中美关系
——一方面,两国是竞争对手,令彼此紧张;另一方面,两国拥有共同的目标: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建立和平稳定的能源市场;而且两国都在努力寻求如何利用煤炭资源又不毁坏地球的方式。
——中国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在中东地区:由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减小,因此对该地区的投入越来越少。而中国依然十分依赖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因此会越来越重视该地区的稳定。但如此一来美国则会趁机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亚洲地区。
3)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双方在能源方面关系明显比较紧张:两者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竞争者,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贸易争端;
——但双方也有很多共同关切:特别是双方都严重依赖能源进口;都有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低碳技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
——双方还拥有共同的邻居——俄罗斯。虽然双方都在竞争俄罗斯的资源,但这有利于降低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增加出口量;
——在清洁能源方面与中国公司合作对中国和世界市场都有好处;
——政治上,欧盟在全球能源和气候管理方面,以及促进竞争性的世界LNG市场方面,可以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