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深秋的伦敦空气清冽。圣詹姆斯公园的皇冠酒店会议室里,国际能源署总干事范德胡芬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范德胡芬指着桌上那本厚达688页、标价150欧元的《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脸上写满自豪。
两年前范德胡芬走马上任,将国际能源署的这个年度出版物昵称为“能源圣经”,之后,这个称呼逐渐被能源界接受。“今年我们想强调的是,全球能源格局正处于激烈的变化中”,范德胡芬说,“在供需两方面,能源市场都面临过去三四十年中没有发生过的情况。”
全球能源需求东移
范德胡芬告诉记者,上一次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还是在1970年代能源危机的时候。国际能源署也在那时应运而生,其初始作用是负责协调应对石油供应紧急情况。随着能源市场的变迁,国际能源署的使命也随之改变并扩大,纳入了提高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些均衡能源决策概念。
基于国际能源署的广泛视野,范德胡芬对能源格局作出判断:“全球能源需求的中心东移,从美国转向中国,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几十年来,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需要源源不断地从中东石油土豪那里进口原油,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而且为了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美国不惜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甚至通过一次次的海湾战争将全球最重要的原油产地牢牢划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中。
在范德胡芬看来,“就在三年后的2016年,美国将超过俄罗斯和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这使得美国能源可以接近自给自足并减少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依赖。到2035年,美国不但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甚至还会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
目前美国从中东进口大量石油,而到2035年中东原油90%都会出口到亚洲国家,这使得从中东到亚洲各国市场的战略通道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推动美国在2035年能源版图中角色转变的,是轻质致密油和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快于预期,尤其是“页岩气革命”不但有力地推动美国经济复苏,还会改变其在全球能源贸易中的地位。范德胡芬说:“北美正处于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变动的最前沿,这将对地区和全球造成影响。”美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将给全球能源流向带来巨大变化。
随着美国能源需求的变化,中国早早地被推到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的位置上,而且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会在未来10年里继续驱动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然而对一个国家能源需求前景的判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范德胡芬称他们对中国能源前景的判断是基于数据和分析之上的,其中一些是中国官方的数据,另外一些则来自国际组织等。
中国探源取道
发端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会影响到中国,不过范德胡芬认为页岩气的生产在华却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国具备巨大的页岩气开发潜力,但由于开发难度大,因此在2020年之前,中国难以成为国际天然气供应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她说。
中国可采页岩气储量达25.5万亿立方米,这让中国成为页岩气可采储量全球第一的国家。但和美国相比,中国开采页岩气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管道和基础设施发展有限,相关服务产业发展不成熟,水资源十分紧缺,且相关立法和行业标准规则的制定也是问题。范德胡芬特别指出,其中水资源的紧缺需要中国相关企业在页岩气开发上进行技术攻关,减少开发对水资源的消耗。
范德胡芬表示:“中国政府在开发页岩气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决心,各方面倾注了很大热情。我们之前在中国做了一个立法框架对比研究,并在几个月之前向北京方面做了演示,阐释了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在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相关立法,以及这些经验对中国有何帮助。但我们认为在2020年之前,中国在国际天然气供应市场上都难以成为一个主要参与者。”
“我们也在对中国的政策进行研判,看哪些政策将如何对能源需求构成影响。” 范德胡芬说。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能源被普遍看好,被认为将从政策中受益。然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太阳能面板在出口中遇到了来自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调查。
在贸易战是否会阻碍新能源的发展步伐方面,范德胡芬表现得很谨慎,并不愿多谈。不过她仍提供了两点看法:“第一是中国生产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电池板会输往其他市场,这从整体上有助于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其次,这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其实在能源方面,对中国来说新的挑战并不止于此。顶着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的头衔,为保证能源安全,近些年来中国能源公司纷纷“走出去”进行海外收购,比如2013年年初中海油出资约151亿美元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那也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对于中国能源企业密集的海外收购,范德胡芬表示理解。这位荷兰的前能源大臣以自己的经历对中国企业表示认同。
她告诉记者:“在世界各地访问的时候,我遇到很多荷兰能源公司进行海上石油开采。我也看到很多中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开采石油,我认为这是中国能源供应多元化政策诉求的结果。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一些国家开发资源,将部分石油运回中国,这也是很普遍的做法。”
人口与能源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企业海外活动越来越多,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地位也日渐提升。世界能源组织认为中国在能源领域非常重要,对此范德胡芬给出了两个理由:
“首先,中国的经济仍在增长中。中国有很大的经济规模,虽然去年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和世界其他经济大国相比增长仍很迅速。快速经济增长意味着繁荣的前景,也会导致能源需求上升。此外,中国的人口也仍在增加中——不管愿意与否都是如此,这也会消费更多的能源。”
在国际能源机构的维度里,人口是构成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也在国际能源机构的蓝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该机构的展望中,2025年后,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驱动亚洲能源需增长的主要动力。范德胡芬说:“世界一直处于变动中。在亚洲,由于人口的原因,中国是首先被提及的国家,有着旺盛的能源需求。之后就要轮到印度,虽然印度和中国并不完全一样,但需求也维持在高水平上。至于其他亚洲国家,他们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力要排在印度后面。”
在印度日益增大的能源需求中,煤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20年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过去10年中,煤炭满足了全球几乎一半的能源需求增长。这一趋势会发生改变,变化速度有多快,是全球能源经济在未来需要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若维持当前的政策,到2035年时,煤炭消费会再增加65%,超越石油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重最大的燃料。
范德胡芬认为:“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国家有着广阔的电力需求,为满足这部分需求需要大量的发电厂。由于煤炭成本低,储量大,因此火力发电成了很好的选择。”
“中国有两种新趋势。首先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在一些领域居于世界前列。”范德胡芬强调,“中国也在为未来储存能源,煤炭作为其中的重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未来价格会上升。不过煤炭的前景受各国政策变化的影响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排放等因素的限制。”
“虽然煤炭是黑色的,但却能照亮未来,这看起来有点小矛盾。”范德胡芬笑着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