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成功访问,中俄能源合作驶入快车道。中俄专家普遍认为,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是建立在稳固的政治互信和谋求互利共赢基础上的,符合两国发展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李永全说,从近年来中俄高层交往中可以看出,两国十分重视发展彼此双边关系,均把同对方加强合作视为自己的战略机遇。同时,两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一致,均希望为各自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正是在中俄政治互信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日益密切。2009年中俄双方签订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石油;2011年1月中俄石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双方签署协议,未来俄罗斯将把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提升三倍。双方还签署备忘录,计划从2018年开始,俄罗斯将通过管线每年向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按设想,俄罗斯对中国提供的天然气最终将达每年600亿立方米。另外,中俄还将扩大核能、电力、煤炭领域合作。
建立在政治互信基础上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自身利益和现实需求。李永全认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安全的地区能源供应体系,需要加强油气资源进口多元化。同时,以能源出口作为国家财政重要支柱的俄罗斯则面临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欧洲传统市场对俄油气资源需求下降等新现实,为此俄罗斯的主要应对将是加大对亚洲的油气供应,其首选也是中国这样一个油气消费大国。
“俄中两国在加强能源合作方面有利益契合点,”俄罗斯能源外交和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日兹宁认为,持续而快速发展的中国能源市场有利于俄罗斯能源企业扩大能源资源出口,同时也有利于其扩大相关技术设备和服务的出口。此外,俄罗斯通过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实施面向中国的大型国际能源项目将可获取大量外国投资,从而为这些地区发展能源工业以及改善公共和交通基础设施创造条件。
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还具有互补性优势。俄罗斯《权力》周刊副总编加布耶夫撰文指出,俄罗斯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拥有多年积累的陆上油气开采和运输经验,而中国有丰富的大陆架作业经验,还有能力为共同的大型油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李永全则指出,中国稳定的政治形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使希望获得可靠出口市场的俄罗斯能源企业充满信心。
许多专家还认为,两国在能源合作中有各自的具体利益诉求,需要通过相互磋商达成一致,而并非一味地迎合对方,这也正符合市场的运作规则。
“可以肯定,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是互利的,而非附庸关系”,李永全说,所谓“能源附庸”是一些西方媒体和专家的误解,也不排除是一些西方国家有意挑拨不断密切的中俄关系。他认为,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发展是可持续的,符合两国长远战略利益。
日兹宁认为,俄罗斯实施扩大亚太地区能源供给政策和加快国家现代化发展规划,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以及俄中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战略利益一致等诸多因素促使两国彼此成为“重要而自然”的能源合作伙伴。未来两国能源合作的前景将非常广阔。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