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欧光伏争端落听?

   2013-07-04 新商务周刊
61
核心提示:双反、惩罚性关税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国内的光伏产业需要面临的真正困难是资金短缺以及快速扩张埋下的隐患。中国与欧盟

“双反”、惩罚性关税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国内的光伏产业需要面临的真正困难是资金短缺以及快速扩张埋下的隐患。

中国与欧盟之间关于光伏产业的贸易摩擦已经持续两年。在此期间,中国的光伏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而欧洲的相关行业也备受折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双方都意识到,如果再不以理性的方式解决争端,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近日,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一同出席第27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议时表示,中欧双方经谈判已就大的框架原则上达成一致,只剩下如何实施的技术性问题,他希望、同时也很有信心近日就会有结果。

重启谈判

此前,欧盟委员会宣布从6月6日起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同时决定,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将升至47.6%。对于这一决定,中国商务部表示坚决反对,同时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一时间,中欧贸易战迅速升温。

然而,不管是中方还是欧方,贸易战都不是希望的结果。目前,中欧双方已就光伏问题解决框架达成一致,将会通过“价格承诺谈判”来解决争端。所谓“价格承诺谈判”,是指中方承诺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不低于某个最低价格,并设定具体时间期限,且中方承诺将每年出口至欧洲的组件限定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作为交换,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谈判。从技术层面讲,双方分歧较大、争议较多,即便在认同价格承诺大方案的框架下,依然涉及非常多的细节。具体而言,价格承诺包括价格、数量、价格+数量几种方案,欧方欲在价格和数量上双重设限,而中方则不愿谈数量限制。此外,提价的具体幅度和提价的基期等均须达成一致。

不仅如此,欧委会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也是谈判的一个障碍。一方面,初裁前成员国投票中的失利,以及中方对欧葡萄酒双反的反制,都让欧委会感到颜面扫地,他们亟需保证在欧盟国家中的独立地位和威信;另一方面,德古赫特明年任期将满,由他力推的光伏征税等计划的成败可能影响其仕途,为了捞取个人资本,他或许会把对华强硬路线走到底。另外,欧盟内部存在许多“摇摆派”,他们如何“站队”目前尚不知晓,也给谈判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所有这些问题都要由一个方案来解决,难度可想而知。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许多业内专家表示,中欧能够坐下来谈,表明中国政府的努力有了一定成效,也给剑拔弩张的中欧贸易关系降了温。然而,尽管双方都希望能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但结果谁也不能打包票,因此相关企业依旧要绷着神经。

泥潭中的企业

欧洲是光伏的第一大市场。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光伏一样被欧洲的风吹草动所左右。面对欧洲的“双反”,中国的光伏企业除了担心,很难采取具体的行动。

据媒体报道,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在忙着在终裁前大批量出货,6月7日以后赴欧的各大海运航线基本处于爆仓状态。辉伦太阳能市场部经理袁全表示,自6月4日公布初裁结果以来,公司收到不少来自欧洲买家的新订单。“欧洲买家明确提出,只要能赶在终裁前在欧洲清关,企业能生产多少货,买家就要多少。”

袁全预计,从目前中欧谈判情况看,取消关税的可能性微小,最理想状态是维持11.8%反倾销税。“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平均比海外品牌便宜20%,即使增加11.8%反倾销税,中国产品的优势也并未尽失,依然可以勉强销售。”

早在2011年,面对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中国14家主要光伏生产企业发布联合声明,称希望美国秉公执法。这次的抱团并未取得实际的效果,反而在这一波还未平息的时候,欧洲的“双反”再次袭来,中国光伏的泡沫加速破裂。

其实,“双反”、惩罚性关税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国内的光伏产业需要面临的真正困难是资金短缺以及快速扩张埋下的隐患。作为国家曾大力扶植过的新能源产业,光伏经历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但正是这段美好时光让光伏企业陷入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接下来几年的扩张最终失控。危机发生后,光伏企业要面对的不仅是萎缩的市场,还有扶持力度减弱的政府、越来越苛刻的银行、整个行业的资金链断裂,一时间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新能源产业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中都遇到过问题,而中国光伏行业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起初,一轮来自各方的热情似火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埋下了祸根;如今,各界的冷若冰霜与当初的捧杀同样来得不理智。“在银行等机构心目中,我们已经成了妖魔行业。”江苏一家光伏企业的高管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大部分的光伏企业都希望,国家在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出台配套的金融支持政策,使各种融资渠道恢复畅通。

春天在哪里?

中欧谈判渠道的重新畅通给中国的光伏企业吹来一阵若有还无的春风。但回想一直以来的争端,光伏企业应该意识到,一个过分依赖欧洲市场、依赖政府补贴而发展的行业,注定会走得步履蹒跚。

危机中永远埋藏着机遇。被迫在危机中求生存的中国光伏企业在经历寒冬之后,对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迈出了原本早该迈出的脚步: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技术创新。

2013年5月23日,中电光伏的土耳其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公司跨入真正的全球化制造时代。中电光伏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土耳其工厂的产能是120MW,今年的目标是170MW发货量。目前该公司在国内的生产基地一直处于开工不足的状况,而土耳其工厂由于获得了当地的原产地证明,可以有效避开美国与欧盟的双反政策。

在国内,各种关于光伏政策的呼吁一直不绝于耳,发改委、国家电网等相关部门也一改往日铁板一块的面孔,推出了很多利好政策。但政策的稳定性依然存疑。

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光伏电站是一个特殊的产品,它必须不间断地运行二十五年,产品价格降低的前提是保证二十五年使用寿命周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是必然的趋势,如何撑过二十五年、撑过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漫长周期,是一个需要光伏行业权衡、需要整个社会博弈的命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