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能源安全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要求能源低碳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二是能源技术水平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因素和经济竞争力,我国需要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三是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速过快和煤炭占比过高,油气对外依存度高,非化石能源近中期占比十分有限,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费方式不可持续,进而影响能源安全。
面对这三个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问题,我们应树立包括能源供给安全、能源环境与生态安全、能源科技安全和能源经济安全的新型能源安全观,强化能源安全保障。
一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必须由单纯增加供应,转向由供给和需求双向制约提供保障的观念,把抑制不合理需求提升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
二是要由片面强调保供,转向只能在生态环境治理前提下提高能源服务水平。把解决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三是树立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能源科技安全和能源经济安全观。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我国长远能源安全观应基于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的振兴,基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基于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牢固树立开放的有竞争力的能源安全观。
建设全面的能源安全保障,要经过长期努力。近期需要把能源环境安全放到更重要的地位,着重解决能源清洁化问题,保证合理的能源需求增长;同时,也要加快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为中远期的能源技术革命做好准备。中远期要通过能源的需求合理化,供应的科学化、多元化、洁净化、低碳化,实现我国可持续的能源安全保障。
我们要重视体制机制改革对建设全面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树立从消费到供应的整体能源系统优化概念,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用有力的改革推动能源安全。
在具体对策和量化目标上,一是要强化节能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将2015年的能源消费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以内,2017年煤炭消费占比控制在65%以下,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以内。二是引导能源合理消费,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是控制煤炭和石油的消费总量,切实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实现2017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总量低于64%的目标,必须适度控制石油消费增长,增加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的比重。三是大力推进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要求。到2030年,我国煤炭清洁化的目标是,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均比2010年降低50%。
实现煤炭清洁化目标,需要推进煤炭发利用领域的七大转变:一是煤炭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科技驱动方式转变;二是由以需定产向科学开发方式转变;三是由粗放供给向对口配送方式转变;四是由单一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转变;五是燃煤发电由局部领先向整体节能环保转变;六是煤化工由低效高污染向高效清洁发展转变;七是高耗能行业节煤由单一技术向结构、技术、管理集约转变。(谢克昌)
(作者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