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在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环保间做到平衡是大课题

   2014-02-27 中国网
40
核心提示:近日,我国又一次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在2月25日对国家发

近日,我国又一次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在2月25日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和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栋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内容。

戴彦德: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能源消费的增长可以说是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料。原来我们想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如果我们各方面节能工作做得好的话,那个时候我们能源的需求也可能是32亿吨标准煤,27亿吨或者是24亿吨标准煤,这是三个情景。大家看我们的现实,2010年我们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32.5亿吨标准煤,比十六大预测的结果提前到来了十年,还是预测情景的上限。

去年一年美国次贷危机还有欧洲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我们的经济进入了下滑期,近两年经济是最近这些年增长幅度最低的年份,但去年和前年我们的能源消费依然增长了4%,每年增长接近约2亿吨标准煤,去年已经达到了37.6亿吨标准煤,直接往40亿跑了,所以,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费现状是世界第一大国。

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包括能源和环境问题,还不是说现在这个量达到了高峰了,以后就可以降了,对于我们13.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能源消费水平还非常低。比如我们现在OECD(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这些国家,也就是说欧洲发达国家,他们的人均能耗现在是我们的2倍还多。

大家都知道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包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一个是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二是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要使我们的社会发展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要达到现在欧洲的碧水蓝天,生活舒适,交通便利,社会和谐的这种社会景象,但这种社会景象是需要能源来支撑的,所以它的平均能耗都在4吨标准煤以上,而美国比较特殊,它在人均7吨标准煤以上,因为它是世界警察,一个大国,军事上也要大量的消耗能源。而中国泱泱大国,特别是过去十年经济快速增长,能源也上去了,但能源消耗水平很低。

我们今天要探讨这个问题,今天已经难以承受,但要实现这两个目标,能源需求还要大幅度增加,这是一个大问题。这需要我们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下决心,就像温总理提的“要发扬壮士断臂的精神”来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

彭国栋: 去年有一本书比较热,叫做《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来反观一下我们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发生了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发明了蒸汽机,发明了有线电话,蒸汽机就是我们现在最基础的煤炭的消耗。到第二次欧洲工业革命的时候发明了内燃机,后来我们的通讯技术,到现在我们出现了互联网通信技术,每一次工业革命实际上伴随能源,所以实际上是能源和通信的革命。

每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是像欧洲这么多年走下来,欧洲的环境也是经历中国现在的这种高污染、高耗能,甚至到雾霾,原来伦敦就被叫做雾都,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今天想到欧洲去看它的碧水蓝天,它也是经历过我们这个过程的,因为经济发展是绕不过这种能源消耗的,能源消耗要造成的就是有一个环境的污染。我们怎样在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三者之间做到最优、最佳的平衡,这是未来的一个课题。

戴彦德: 所以,环境污染到今天的雾霾既有客观性,当然它不一定有必然性,如果解决得好也许就没有了。我们人均能源消费还这么低的情况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当然和我们的资源禀赋也有关系,比如我们消耗这么多能源中65%以上的是煤炭,常规化石能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过去我们说煤炭是黑色的金子,实际上煤炭在金子能源中是属于最脏的能源,除了它能提供能量之外,它还有硫、氮等其他的一些东西,燃烧效率低,所以和我们的资源禀赋条件也有关系。

如果我们消费这么多能源,如果我们和欧洲的能源结构是一样的,70%是石油和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的话,这个情况也不会有了。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发展消费能源产生环境污染,在世界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通行的路子,虽然我们嘴上说不要先污染后治理,但每个国家都在走这条路。所以,只有我们分析好了这些问题,一次到位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既有好像从全球来看的客观性,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这种资源禀赋条件,还有我们快速增长享受了所谓的工业文明,但要付出这种环境代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