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中国能源网对2013年度中国能源行业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梳理,评选出十大能源新闻。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划定能源消费“红线”
1月23日,《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公布,提出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控制目标。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并要求“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
我国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既显示了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决心,同时也透露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的严峻。如何控制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对煤炭的依赖,也是关系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国家能源局重组 能源领域多项审批权下放
3月10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撤销电监会,重组国家能源局。三个月后,新能源局三定方案落地:涉及电力、煤炭、油气及新能源等领域的一系列行政审批权或取消或下放,能源局工作重心开始向宏观战略、宏观规划、宏观政策、能源改革和能源监管等方面转移。
能源局的重组及相关职能的转变,表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率先在能源管理领域付诸实施。电监会的撤销和诸多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也将更大程度上促进各方积极性,而如何真正的发挥监管责任也是新能源局面临的一大课题。
核电实行标杆上网电价 步入“成本时代”
2013年7月2日,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部署完善核电上网电价机制。通知规定,将现行核电上网电价由个别定价改为对新建核电机组实行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并核定全国核电标杆电价为每千瓦时0.43元。
中国核电的定价机制并不规范,执行“一厂一价”的原则,即核电站的造价越高,其获得政府批准的上网电价也随之越高。这使得核电企业缺少足够的积极性控制建设和运行成本,标杆电价的确定则将迫使企业更加注重成本管控,将中国核电推进了“成本时代”。
我国天然气供应多元化 保障能源安全
2013年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正式建成投产,投产后每年将为我国进口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2013年12月18日,我国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投运,正式向中石油北京段天然气管线输送清洁的煤制天然气产品。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40亿立方米,分三个系列连续滚动建设,每系列13.3亿立方米。两个项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天然气供应正式走向多元化,进一步保障清洁能源的使用,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发生爆燃 教训引深思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达3000平方米。上午10时30分,在油污清理过程中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事故造成62人遇难。此次事故暴露出地方管道在管理上的疏忽和漠视,血的教训不得不让人发人深省。
中石油腐败窝案败露 倒逼能源行业改革
2013年9月1日监察部宣布对前中石油董事长,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兼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进行组织调查。两天后,中央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此后,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永春,副总裁冉新权、总地质师王道富,董秘兼昆仑能源董事长李华林、总会计师兼集团财务资产部总经理温青山、联合石油公司总裁王立华等多位高层领导被调查,成为国有企业涉人最多的腐败窝案,对于央企管理引发深层思考。此案将开始成为中国油气改革的重大突破口,推进中国能源行业改革的全面深化形成契机。
非居民天然气价格改革全国铺开
发改委决定自7月10日起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价格改革铺开,长期存在的进口气与国内气价格倒挂的矛盾有望缓解。自从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之后,各省市陆续出台针对辖区内非居民用天然气的最高门站限价或最高销售限价的方案。天然气价格改革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对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则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
焦煤期货、动力煤期货上市
3月22日,焦煤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9月26日动力煤期货正式于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我国现货焦煤的价格变化较大,显著影响中下游焦炭、生铁、钢材的生产成本,并通过影响成本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焦煤上市对于我国煤炭行业、钢铁行业、焦化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相关企业通过焦煤期货市场可以规避价格风险。动力煤期货在郑商所挂牌上市,对于发现动力煤市场价格,引导煤炭产需企业科学组织生产和合理消费,实现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促进煤炭和相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国八条”发布 诸多光伏企业重组
7月15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八条意见”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国八条”对光伏产业今后新增项目有了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目的是推动全行业的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去年底和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国五条”“国六条”的深化和延伸。
“国八条”的发布推动了很多光伏企业的重组,其中就包括龙头企业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的无锡尚德被“光伏黑马”顺风光电收购,不过严格来说顺风光电并未彻底接盘无锡尚德,还存在不确定性。
“国十条”打响治理雾霾攻坚战
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此轮“霾灾”波及240万平方公里国土,影响8亿国人正常生活,治霾刻不容缓!空气污染与能源息息相关,相关治理办法的实施实际上也在逐步倒逼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体系改革,牵“环境”一发而动“能源”全身。
(中国能源网编辑:张磊、江晓蓓、曹吉生、吴迪、李自琴、刘婷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