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世界能源格局变化中国面临的选择

   2013-08-26 中国新闻网
63
核心提示:国际媒体最近报道较多的有两件事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一是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石油的需求和供应将发生历史性的转折;二是中国环境

国际媒体最近报道较多的有两件事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一是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石油的需求和供应将发生历史性的转折;二是中国环境的恶化及中国政府强大的应对之策。

人类利用石油大概始于6000年以前中东地区,人们用这种黑色的液体涂在船上防水,但石油真正的开采起于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油井。此后,石油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但三分之二用于驱动汽车、飞机和舰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现在全球每天消耗原油8900万桶,到2030年将达1.04亿桶/天。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石油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耗量的33%,煤炭占30%,天然气占24%,核电和水电各占5-6%,其他可再生能源为1.6%。

因此,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是,石油资源何时将枯竭?能源危机这把达摩克斯之剑天天悬在我们的头上。最近有不少专家分析指出,石油消耗的“峰值”将终于来临。而且这一“峰值”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它不是以石油供应为依据,也就是说与石油可能的枯竭关系不大。而是从全球对石油的需求来分析,认为世界石油总需求将在数年内趋于平稳,且可能会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水平井和分段压裂等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页岩气广泛开采和利用;二、汽车工业尤其是发动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包括电动汽车和油气混合汽车的使用,每年将节约2.5%的能源。就这两项将使全球石油需求在今后若干年内稳定在每天9200万桶左右。

中国政府在今后5年将投入2750亿美元用于改进全国的空气质量。这一大手笔立刻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经济学家》杂志称之为,“即使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也是一笔巨额资金!”同时,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环境恶化的报道也是铺天盖地,不少还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譬如,中国经济发展每年要消耗全球40-45%的煤、铜、钢铁、镍、铝、锌等矿产资源。自1990年至今,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每年20亿吨增加到90亿吨,占全球排放量近30%。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全国10%的农田被化学原料和重金属污染;全国近一半城市供水不适合人的饮用。

这两方面的报道没有内在的联系,然而能源安全和环境改善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性要素,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老百姓十分关心。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些报道和趋势中得到什麽样有益的启示呢?

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逐年提高,早已超过55%,而且对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比例很大。目前埃及局势急剧动荡,濒临内战边缘。叙利亚内乱已持续两年多,未见消停迹象。西亚北非地区短期内政治经济形势难以恢复稳定。这一局势的发展不仅对中国外交是个考验,对中国石油的长期、可靠供应更是一个大的难题。与此相比较,美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却在不断减少。更值得关注的是,自1821年钻探出第一口页岩气井以来,经过漫长、艰难的积累和技术攻关过程,终于在2005年开始大规模商业开采。2011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达1820亿立方米。21世纪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不仅满足了美国国内大幅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极大推进了美国的能源独立,更改变了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将从根本上扭转全球能源供给关系。能源供应的逐步自立使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缓冲和回旋空间增加,美国经济复苏的动力大大加强。这样的战略趋势值得我们深思。

从全球经济的视角来观察,能源格局的变化将深刻影响各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美国能源结构的改变,特别是页岩气的广泛应用,降低了能源价格,已经拯救了美国的化工等行业,加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将使美国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进一步占据竞争优势。可以肯定,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今后几年将大为加速,而中国对美的机械、化工等出口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美国决定加大对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能源出口,将打压世界能源,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全球制造业布局以及制成品进出口格局将会面临更深远的调整。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中国整治环境污染、走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道路深得人心。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需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中国政府减少能耗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过去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单元能耗已减少大约20%;期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50%;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已超过任何其他国家,规划中核能的发展也是全球第一。中国要发展,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发展。我们的发展将更加科学、更加可持续。对此,中国人民充满信心。

(作者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