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三桶油”上半年业绩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

   2013-08-26 新华网
51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日公布2013年中期业绩,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随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日公布2013年中期业绩,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上半年业绩均出炉。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石油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55亿元,同比增长5.6%;中石化实现净利润近3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6%;中海油实现净利润近344亿元,同比增长7.9%。

“三桶油”中期业绩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

2013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石油石化市场需求不振等宏观经济形势对三大石油公司业绩影响明显。

上半年国际市场原油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全球库存有所增长,国际油价小幅下行。受此影响,三大石油公司上半年原油实现价格均出现下降。受此影响,尽管中石油和中石化油气总产量均同比增长,但勘探与生产板块经营利润仍分别同比下降13.2%和23.5%。

受国内经济放缓影响,虽然汽油需求上半年继续保持较快增幅,但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柴油消费需求有所回落。化工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部分化工产品价格达到历史新低。但3月底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更为紧密,对石油公司炼油板块形成利好。

上半年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近159亿元,虽然因炼油业务同比大幅减亏,使该板块同比减亏130亿元。但化工板块仍同比增亏25亿元。

受需求低迷影响,上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销售板块经营利润均明显回落。

“三桶油”各有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专注于油气勘探生产的上游公司,中海油在油气实现价格均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7.9%的净利润增幅。这主要得益于一季度末完成收购的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带来超过两成的油气产量增幅。尼克森公司仅3个月就为中海油增产2480万桶油当量,相当于其上半年总产量的12.5%。

招商证券预计,尼克森全年产量有望达5000万桶油当量,再加上中海油自身新项目陆续投产,中海油可能在第三季度上调生产目标。

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板块一枝独秀,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近219亿元,同比增加202亿元。瑞银证券指出,这主要由于出售西部管道公司股权抵消了因销售进口天然气造成的200多亿元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石油海外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8%,占公司产量的10%,显示了海外业务的蓬勃生机。

国际原油价格的下降对于近八成加工原油源于进口的中石化来说是利好消息。上半年中石化加工原油成本下降8%,而受益于成品油价格机制完善,中石化炼油毛利同比大幅增长。其炼油板块扭亏为盈,由去年同期大幅亏损185亿元转为盈利2亿元。

作为我国油气资源的主要供应者,上半年三桶油的油气产量当量均继续保持上升。中海油大幅上升23%;中石油在多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4.4%的增幅;中石化近年来加大投入弥补上游短板,也实现了3.81%的油气产量增长,其中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1.8%。

战略发展夯实基础 下半年业绩有望好转

高盛高华的分析报告指出,主要基于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对原油价格攀升的预期、海外产量贡献以及管道股权出让,下半年中石油业绩有望好转。如果中石油炼油和销售利润改善、下游及管道资本开支下降且海外资产组合优化,对该股的看法或将更加积极。

国家于7月份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中石油总裁汪东进表示,初步测算,调价下半年将为中石油天然气销售效益增加100亿元左右,从2014年开始中石油每年天然气增加效益将达200亿元。

近几年中石油着重天然气和管道业务以及海外业务的战略发展,均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业务扩张带来的债务上升问题,中石油加强合作合资。汪东进说,未来三到五年,中石油将进一步加大合资合作力度,重点是在全球范围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引进资金,提高资源配置和优化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能力。未来中石油合资合作不仅局限于上游油气资源,公司各个领域都要推行合资合作。

招商证券认为,尼克森将继续为中海油带来更好的盈利回报。虽然近几年中海油资本开支将继续增加,但目前其资本负债率仅为28.3%,这让中海油有充裕空间投资,有望实现其年复合6%至10%的长期产量增长目标。

上半年中石化勘探与开采板块支出继续占其资本总支出的一半。中石化预计,下半年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境内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公司有望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