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解码中外能源合作新格局

   2014-05-16 中国电力报
54
核心提示:广受关注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中亚之行自9月3日开始,至今已完成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的国事访问。在习主席的此次中亚之行中

广受关注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中亚之行自9月3日开始,至今已完成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的国事访问。在习主席的此次中亚之行中,能源合作成为双方的主要议题。

作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中亚四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近年来已经与我国开展了全面而丰富的能源合作。此次习主席访问中亚,将在哪些领域达成新的能源合作意向?又将开启怎样的双边能源合作新局面?9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能源理事会理事许勤华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应不断深化与中亚能源合作并置于优先地位

《中国电力报》:我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在您看来,中亚在我国的国际能源合作版图中,处于何种地位?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

许勤华:从外交战略角度考虑,中亚国家既是“周边”又是“发展中国家”,是中国的主要战略伙伴,中亚国家要保障国家主权独立和经济发展也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具有开展能源合作的国家关系基础。与中亚国家发展能源关系,对中国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稳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能源经济角度考虑,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铀资源,有望成为我国极具潜力的能源供应基地;我国与这些国家陆路相连,与其开展能源合作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安全风险。中亚国家大多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基于强化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战略需要,应不断深化对中亚的能源合作并置于优先地位。

《中国电力报》:我们都知道中亚能源资源丰富,但一直没有很明确的概念,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下中亚各国的能源资源情况,以及他们对于出口中国能源资源的需求点在哪里?

许勤华:中亚国家的油气储量,一直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比较统一的看法是中亚地区拥有世界最大未曾开发过的油气资源,虽然不会成为“另外一个中东”,但它会成为独立于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之外的主要石油供应方,通过使全球能源供应分散化而加强国际能源安全。中亚油气资源的总特点是储量巨大、分布广、品味高、杂质少。中亚人口稀少,工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油气出口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从中亚国家进口石油约占年总进口量的1/50,管道天然气在600~700亿立方米左右,大约是6~7个北京这样规模城市的年使用量总和。在与中亚能源合作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可以集中亚三类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国家,即能源生产国、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过境运输国。因为中国是中亚邻近的巨大市场,也是中亚油气商品通向亚太地区市场的路桥。

双边能源合作将呈现两大亮点

《中国电力报》:我国与中亚开展能源合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许勤华:中亚是中国进行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尝试与实践,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已经形成了重点投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大力建设中哈油气管线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产业链从上游勘探开发延伸到运输和下游石化环节。

合作内容多样化,从传统能源到新兴能源,从油气到铀、再到电力开发等;合作方式多样化,从产品分成到能源贸易再到石油还贷款,能源金融日益融入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之中;合作机制完善化,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日益具有国际规范性,并加强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多边合作;合作伙伴多元化,在中亚地区中国不仅与投资东道国的公司合作,而且还与在该地区活跃的其他西方跨国油气公司合作,以分散投资的风险性。

《中国电力报》:此次习主席访问中亚四国,您认为这对于深化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具有何种意义?

许勤华:作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习主席是第一次出访中亚,意义非凡。我认为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继往开来”。既肯定了中国与中亚各国过去二十几年的合作成就,也继往开来地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亮点二是“高起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经历了从“探索与起步”、“发展与巩固”到“机制化”几个阶段,已经奠定了厚实的合作基础,今后将向更高层次、更高规模、更多元化、更制度化发展。

大国关系是影响合作的关键因素

《中国电力报》:近年来,我国在与亚洲各国的能源合作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些来自于当事国本身,一些则来自于周边大国的干预,我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存在哪些变数呢?

许勤华:中亚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加上丰富的能源资源储藏,吸引了世界主要国家在此角逐。加上该地区历史多样化、民族和宗教多样化、文化多样化,导致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从长期来看,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确实是会遭遇一些挑战和竞争。中国与中亚国家有着3000多千米的共有边境,地理存在固化了双方的地缘关系,进而加强了双方的能源关系。

能源首先是一种商品,其第一属性是经济性,经济利益是推动中国与中亚合作的决定性变量。至于在该地区的大国关系,则是影响合作的关键因素。

油气进口“四面输入”格局基本成型

《中国电力报》:目前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主要反映在油气上,尤其是进口天然气,这对于缓解我国“气荒”问题有何意义?从更广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在周边邻国包括东南亚国家都有天然气合作,您能否从整体上阐述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油气合作,以及目前中国与亚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格局及战略。

许勤华:从进口角度看,中国并没有“气荒”,自产加上进口,在供应量上已经足够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输送和消化这些能源。之所以有“气荒”,原因不在上游,而在中游和下游,因为进入消费端,有的管道需要新扩建,有的煤改气改造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不只是气源的问题。随着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的日益深化,自2005年至今,中国油气企业完成了自境外陆路引进油气的管道布局。无论是2006年年底的中哈石油管线、2010年中俄石油管线的开通,还是中亚(中国与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管线和中缅油气管线的开工,都标志着中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及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自此,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确定,我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基本成型,有利于实现油气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