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基于全球化竞争视角推进国有石油企业改革

   2014-01-28 中国石油报
71
核心提示:三十五年来的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长期赖以增长的低成本、出口导向型

三十五年来的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长期赖以增长的低成本、出口导向型模式难以为继,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未来增长的最大红利。在面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快速变化,国内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硬约束的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此轮全面深化改革对石油行业和国有石油企业的影响也必将是全方位而深远的。

油气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为国有石油企业效益导向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进一步提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全会提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能源行业的市场定价机制改革还将进一步持续下去。

在原油方面,我国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定价。而随着上海自贸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正式挂牌,基于我国市场的“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国际原油期货合约呼之欲出,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原油定价权竞争提供了平台。

在成品油领域,2013年3月出台的新的定价机制对以前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从实际运行以来的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上看也基本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程度接轨,实现了预期的政策效果。但这一价格机制仍然是间接的市场化水平,仍不是由我国成品油市场供需本身所决定的价格。随着我国石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基于我国石油市场供需本身所决定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甚至条件具备的时候应实时推出汽油、柴油等期货品种。

随着进口天然气比重的提高,以及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位的逐步上升,其定价机制市场化推进大势所趋。2013年6月推出的增量气准市场化定价思路就是在2011年广东、广西所试行的“市场净回值”定价思路基础上微调而形成的准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改革思路,井口价将在“十二五”末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的并轨。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未来更长时期将在供给有保障的条件下渐次推进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居民用气价将结合各个地区的情况借鉴居民用电和居民用水的经验适时推行阶梯气价。

伴随着价格的逐步市场化,能源资源财税体系也会进一步理顺,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必将进一步落到实处,石油企业所负担的税费和环境成本将必然加大,盈利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以效益为导向的改革是唯一出路。

油气行业市场化和开放格局对国有石油企业参与全面竞争的改革提出了要求

从国际石油行业的发展来看,可将油气相关国家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石油生产大国,如沙特阿拉伯,在这类国家,石油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国家对上游业严格控制;二是石油消费大国,如日本和部分西欧国家,这类国家多数是发达经济体,没有上游业,下游市场化程度高;第三类既是石油生产大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如美国,这类国家具有强大的上、下游产业,因为已进入发达经济阶段甚至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其上、下游开放程度均很高。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更是石油消费大国,但发达程度远不及美国和西欧国家,虽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整体上尚处于中等收入工业化国家。

从我国石油产业链现状来看,石油消费终端开放程度高,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所控制的加油站数量也不到全国加油站总数的50%,终端成品油消费基本上属于竞争性的,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油源。从中游炼油行业来看,央企占控制地位,央企占全国原油加工能力的80%以上,随着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炼油行业将会实行更高标准的准入制度,监管力度势必会加大,技术主导下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从天然气运输管道来看,干线基本上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拥有,而且中国石油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省内支线各地情况有差异,但总体上属于局部垄断,这也与天然气管道的自然垄断属性有关。应该说,油气管网具有一定特殊性,而且中国油气管网仍然处于快速建设阶段,还需要集中力量进行干线建设和网络化发展。但《决定》提出“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也为石油天然气管网未来独立运营指明了方向。油气行业上游目前基本上是行政垄断,从三中全会精神来看,随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行政性垄断将逐步减少,矿权市场流通必将加快。原油及其成品油进出口市场目前仍然存在严格限制,但《决定》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进出口市场逐步开放甚至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完全放开是大势所趋。

总之,参照国际石油行业一般情况,结合中国国情,在短期内油气产业链不会完全放开,但从长远来看,还是会渐次开放而逐步使其成为竞争性行业。未来进入竞争性产业将不再看企业的民营或者国有属性,而是按照产业政策方向,以是否具备行业准入资质,是否达到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等作为“门槛”。《决定》发布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将在石油、电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项目。毫无疑问,未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深度参与将加大油气上游和下游产业链的竞争,国有石油企业只有勇敢应对才是不二选择。

石油产业的全球化属性要求国有石油企业以国际竞争力提升为改革方向

石油产业是一个全球性行业,其竞争不仅是在本土市场上,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主要由国有企业担负,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特大型能源央企在未来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所肩负的责任仍然很重。但国有石油企业也要适应国民经济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是基于对国有资本管理的需要改革体制。按照《决定》精神,组建国有投资资本运营公司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这也为石油行业央企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三大石油企业发展历程不同,背负的历史包袱也有所差异,目前所涵盖的业务领域和经营范围也有所不同。根据《决定》精神,改革的核心还是要进一步明晰业务,去“虚胖化”。根据石油产业链的独特性以及我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历史特征,油气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多层次的,核心层是油公司业务,紧密层是油田服务业务,半紧密层是专业性工程建设业务和特殊设备制造商业务,松散层包括通用性工程建设业务、多数装备制造业务、金融业等。通过改革,应使石油公司核心层业务强大,紧密层业务优势突出,半紧密层业务精干,根据需要弱化松散层业务。对不同层的业务应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业务瘦身而达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二是基于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改革运行机制。过去三十五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产油国、第六大产气国。三大石油企业也进入全球超大型石油公司行列。但与超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相比,在理念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和人才的国际化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除了体制之外,运行机制是重要障碍。应按照市场化运行方式改革现有的国有石油企业运行机制,建立与企业国际化程度相适应的管控模式,破除改革阻力,理顺运营机制,提升持续盈利能力,进而增强其在全球的竞争力。

三是基于企业本质属性定位公司责任。国有企业也是企业,追求盈利是本然。只不过国有石油企业股东的国家属性决定了其不仅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而且要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责任。当然,这种责任在不同体制下、不同发展阶段、能源安全保障可靠性不同程度等情况下会有差异体现。从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开放的能源格局背景之下,实现持续盈利能力必须放在首位。尽管产量是很重要的用来体现竞争力的指标,但只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产量才是有价值的,也才是体现石油公司国际化竞争力的根本之所在。在未来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经济责任第一的原则,这样才有可能在全球油气资源市场博弈中具有竞争力,这样才有可能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做持续贡献。

经过近些年改革与发展,国有石油公司竞争力持续增强,但与一般国有企业一样,国有石油企业同样具有效率低下、冗员严重、社会包袱沉重等现象。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突出核心业务,重组剥离非核心的竞争性业务,实现全面瘦身,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对石油企业而言,改革任重道远,唯有改革才是出路。(作者:王震,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