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了国内生产总值,不惜透支环境、透支资源、透支道德、透支未来,能源结构严重滞后。为应付环境、政治、经济、外交重重压力,中国未来究竟将走向何方?”
这句责问时代的慷慨之言摘自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新书《美丽中国的能源之战》开篇的引言,这几乎就可以概括了他在奋笔疾书此书稿时心中的信念,“这是对过去十年中国能源结构的批判,但我们又必须得在批判中找到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能源2014专家联谊会及韩晓平新书发布会定于2014年1月11日的下午举行,与会者不乏有能源界的泰斗、权威,其中与韩晓平共事多年的中国能源网总裁冯丽雯女士深感于他的品行和志向,在书的末尾作了后记一篇《做一个有作为的旁观者》。
“严格意义而言,我们是能源行业的旁观者。作为一个旁观者,看清即罢,这就叫‘旁观者清’。但我们却偏偏不满足于‘旁观者清’,不仅要看清楚究竟,也要想清楚究竟,还想说清楚究竟,并希望将这些究竟告诉应该知道的人们。”
这样的描述放在韩晓平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他总是希望了解每一件事情的原委,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希望从自己独特的视角,给人以独到的启示。
“美丽中国”可以算的上是韩晓平先生的口头禅,自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后,他在大大小小的会议演讲上、授课中、文章里无数次提到“美丽中国”。早在2008年BBC以一部制作精美的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China)向世人展示了华夏土地自然风光之美,但这与十八大显示意义之下的“美丽中国”相去甚远。
如果“美”极难定义,那可以尝试着用看得见摸得在“丑”来反定义“美”。
从2012年开始,沸沸扬扬的PM2.5事件,不止暴露了“雾霾中国”的尴尬,也将我国能源结构的窘境展示无余:292亿吨煤炭烧出来的“黄金十年”,正触碰中国“增长的极限”;PM2.5值993克/每立方米的污染极致,标志着“北京咳”已然成为史上又一次污染公害事件;开着SUV堵在长安街的人们以环保为名强烈要求政府为油品升级埋单,从此数亿人的养老金化作青烟……
这些一定是每个中国人都憎恶至极的“丑”,也一定是每个中国人都不想拥有的未来生活。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已变成了“美丽中国”,所以韩晓平先生作此书大胆呼唤起民族存亡之际国人的决心和干劲,以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之战来改变国家的处境,如戊戌变法《公车上书》中所言“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亦如抗日战争时期鲁迅诗作《自题小像》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皆是国家危难之时仁人志士救国的慷慨陈词。
书中也谈到,为何国家危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能激发出如此大的建设“新中国”的热忱?原因很简答那就是“新中国”是美丽的,“旧社会”是丑陋的。如今严峻的能源形势之下,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接连步入瓶颈,获得巨大成功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将国家又拉到了一场“大改革”的边缘,而“旧”与“新”之间的改革动力依旧来自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力量。
正如韩晓平先生书中所写,“当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前仆后继,为建立‘新中国’打了‘三大战役’,今天,我们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打好三大能源战役:深化能源市场化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实现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通过能源结构调整,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