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美国借法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2014-02-12 法治周末
61
核心提示:作为一名访问学者,笔者很难得拥有在美国生活一年的机会。从入境美国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半年的时间。作为一个专门研究能源问题

作为一名访问学者,笔者很难得拥有在美国生活一年的机会。从入境美国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半年的时间。作为一个专门研究能源问题的学者,笔者注意到了一些事情,细微之处似乎都体现出了美国人消耗能源的习惯。

有位美国学者就曾经感慨:“美国全赖上帝庇护,资源丰富却又地广人稀,由此养成了美国人民大手大脚使用资源的坏习惯。”这并非一句虚言。

由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达的经济水平,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毋庸置疑是高能耗的,这种大手大脚的能源消费习惯,既和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有关,也和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密切相连;另一方面,伴随着能源成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上涨,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愈来愈强劲,美国政府与社会也都高度重视能源节约的问题,在各方努力之下,美国也在环保节能的道路上慢慢前行。

大手大脚的能耗习惯

从飞机降落到纽约城外的纽瓦克机场开始,笔者就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机场里所有的洗手间都有热水龙头,一些纸巾盒和皂液盒甚至也装上了电动装置,完全是自动工作的。之后又走过一些城市,留意之后,笔者几乎可以断言,在美国只要是洗手台,就一定有热水龙头;一个小小的热水龙头看上去并不是大问题,但是在美国有不计其数的热水龙头,永远都在24小时不停歇地加热、保温,这背后的能源消耗实在是不可想象。

美国人也没有在院子里依靠太阳光晾晒衣服的习惯,衣服一律靠电能烘干,笔者专门看了一下商场里烘干机的性能标签,功率大约都在2000瓦特以上,要完全烘干一筐衣服,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每烘干一次衣服,就需要耗费至少3度的电力。

除了生活能源消耗之外,交通运输素来是美国能源消耗中比例最大的部门。笔者所访问的大学坐落于伊萨卡城,这里是纽约州中部一座很小的城市,城区人口只有3万余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小城市,各种豪华的大排量汽车却也并不罕见;其中给笔者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一种大型皮卡车,这种车的体型又高又宽,马力强劲,甚至可以在车尾加挂一个小型集装箱。

中国的爱车一族给这类车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美式肌肉车”,它们往往搭载八缸发动机,排气量甚至可以达到6升以上,这意味着每一百公里它的耗油量就要达到30升甚至更多。平心而论,笔者确信从技术角度说,这种高油耗的车实在太奢侈,对能源的浪费太严重。

正如人们常常谈论到的那样,如果13亿中国人民都按照美国民众的方式消耗能源,那么全世界的石油生产量都不足以满足中国一个国家的需求;如果全世界人民都按照美国的方式生活,那么大约需要6个地球才能供养70亿人口。

油价上涨逐渐改变能耗习惯

然而美国社会在环保和能源节约问题上的努力,也同样引起了笔者的留意。虽然说豪华大车并不罕见,但更多的美国民众开始换上了经济省油的小型车辆。

按照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这的确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美国人一方面大手大脚地耗费能源,这从他们居高不下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就可以看出;另一方面环保观念也的确日益深入人心。如果夸大一点说,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有摇摆和反复。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背后的原因很多,有历史文化的因素,也有市场与利益的塑造。

由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达的经济水平,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毋庸置疑是高能耗的。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人先是在国境以内的多个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石油贮藏,之后各家石油巨头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石油生产,由美孚、洛克菲勒等石油公司控制下的中东石油产业,其油价曾经低至3美元一桶;石油堪比自来水一般低廉的价格,使得美国民众根本不需要关心节约能源的问题,大手大脚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也由此养成。

然而,好景不长,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禁运开始,直到1980年左右,中东地区先后经历了阿以战争、伊朗革命、两伊战争,国际石油的价格也应声大起大落,将美国政府和民众折腾得苦不堪言;在最紧急的时期里,美国政府甚至发行了石油票,民众要凭票去加油站排队买汽油。无奈之下,美国政府不断地呼吁民众要改变以往开大车、开豪车的旧习,转而使用小排量、经济型的车辆。

然而,对于早已习惯用便宜油、开豪车的美国民众来说,政府的呼吁几乎是不可接受的无稽之谈。

不过,文化与心理上的反感是一回事,市场的力量却是另一回事情。随着时光流转,短短几十年间,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在近年来一度飙升到140美元一桶,正常情况时也维持在100美元一桶的水平上下,高企的油价迫使美国家庭不得不选择更为省油的汽车,以及选择更为节能的冬季取暖方案。

譬如近日被谷歌公司以32亿美元高价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就是为家庭住宅提供远程取暖控制的代表性企业,它的产品可以让住宅在无人的情况下耗费更少的取暖能源。

法律促使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除了市场“看不见的手”以外,政府的法律规范作用也同样重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科学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研究认识的日益深化,以及现实生活中气候变化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美国社会对于这一问题日益重视起来,由于气候变化与燃烧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碳排放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也与节约能源的战略大方向结合在了一起。

1993年克林顿上台伊始,便确认了政府关于减排的目标,即到2000年时将美国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的水平上,克林顿政府认为这个目标充满“雄心壮志”但却并非不可实现。整个行动方案包括能源需求与供给、交通运输、森林、制造工业等各个领域,要求全面实现包括二氧化碳、硫化物、氮化物在内的各种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在具体执行部门上,此方案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政权力分配给美国环境保护署和能源部,要求二者在1987年《全球气候变化法案》和《清洁能源法案修正案》规定的法律框架内确保减排任务的完成。

更重要的是,法案赋予两个部门相当重要的权力,由能源部和愿意主动减排的主要发电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对于实现减排目标存在困难的企业建立联合能源部—环保署“明智气候”项目,由两部门协助企业务必实现减排的最低水准;同时能源部“动力挑战”项目将会要求动力设备生产商、工业动力设备使用部门替换高效能设备。

奥巴马当选之后,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再一次成为美国政治中的重要话题,其中最为著名的立法行动即为众议院H.R.2454号法案,该法案全称为《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由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亨利•瓦克斯曼于2009年5月15日正式提出,法案主要包括的议题有: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和全球变暖问题相关的污染排放、向清洁能源型经济转变以及提供相关森林、农业支持。

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定能源和再生能源联合效率标准,并要求到2020年电力企业生产的2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提高美国能源自给率,从 2012年起到2030年年均自给率提高不小于2.5%;建立有关温室气体的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制度并且设定减排目标,在2005年排放量基础上到 2050年总量减排83%。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目前于康奈尔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