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底,中国发改委日前再发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60元和155元,再度引来中国公众对高能源价格的怨声。人们直言道:委内瑞拉的汽油价“比矿泉水便宜”,迪拜的汽油几乎相当于“白送”,为何中国的油价要高于实际收入水平?而作为与中国一样同属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的国家,近期日本汽油价格为每升152.60日元,约合人民币11.51元,而日本人均GDP为4.2万多美元,世界排名第14位,中国人均GDP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从全球来看,中国目前也已经荣升为世界油价第85高的国家。美国的国民收入比中国高,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中国,其平均油价也只有6.40元/升,中国消费者承担的成本已经是美国的五、六倍。这不禁要引发人们深思:已经成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能源价格能否有合理地降低?
目前,石油定价基本由美国掌控;天然气定价权争夺已由北非与美、欧的区域性争夺,进而扩展到俄罗斯参与的全球性争夺。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二,石油进口已增至第一,但是还未进入到与“世界大佬”们争夺能源定价的游戏之中,被动接受国际价格与在国内“叠加式”摊销成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奈的、常态性选择。
未来国际油价将长期处于上升通道
而未来的国际油价也将长期处于上升通道。长期需求旺盛是主要拉动因素。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石油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这将使国际石油需求维持长期的供需紧张关系;通过美元贬值增加出口已经成为美国推动其经济复苏的基本国策。据欧佩克计算,美元每贬值1%,国际石油每桶价格就上涨4美元。因此,这必将“绑架”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上升通道内。而欧美等经济体共同延续宽松货币政策,提高市场流动性,这将加大投机基金炒作油价的空间。加上地缘政治危机的影响,推动油价上行的危险因素依然不确定性很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警告称,若伊朗全面停止出口石油,将导致油价飙涨多达30%。这意味着油价将飙升至每桶160美元左右。
虽然伊朗核危机暂缓,但在中东动荡局势和欧美债务危机交织之中,国际石油市场“冰火”因素长期存在,这将对国际油价形成长期而有力的上行支撑。
国际能源价格的决定因素并非仅限供需
笔者认为,国际能源价格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它一直沿着通道型曲线运行,其通道下线为国民购买力承受性上限值曲线,其通道上线为国际能源价格控制性释放值曲线,两条曲线基本处于由通道上线曲线拉动下线曲线呈倾角向上的平行而有振幅的通道型运行状态,我们将两条“平行而有振幅的通道型曲线”称之为“国际能源价格走廊”,将“国际能源价格走廊”内的“通道曲线”,定义为“国际能源价格杠杆曲线”。
因为国际能源定价基本采取指数式期货价格方式,这在客观上将定价机制建立在价格的“单边向上”的趋势性结构上。现实社会中能源价格已经严重偏离能源自身的价值曲线。虽然作为各国政府的战略库存、税收和政策补贴等手段都会起到阶段性影响价格回归的作用,但是地缘政治事件等偶发性因素,还会不断的“修复”这种在结构上已然建立起的趋势向上的倾角。
目前,国际社会处于“资本虚高不下”的状况,资本与实体之比9:1。在此情况之下,中国始终一味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决策层面意图明确,固执坚持压缩虚拟资本,欲将目前国内资本与实体之比由3:1强行调整为2:1,这虽然有利于国内资产处于对比相对合理区间,但是,这却无法改变中国成为国际资本的“泄洪区”,更无法遏制在国际资本的狂泻之下推高国际能源价格,以致造成国内始终处于在“稀释和摊薄国际能源价格”的被动位置。中国能源消费的痛苦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能源供需只是在短期波动上起到价格的影响作用,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只要是构成价格的结构不改变,其价格上涨的趋势就不会改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为何国际能源价格下降,中国能源价格反升?就是这个道理。
从历史趋势上看,能源价格的运行趋势线恰好与“国际能源价格杠杆曲线”一致。这就会迫使参与“能源价格博弈”的各方,都非理性的投入到定价权的争夺战中。以天然气为例,天然气定价权争夺已经造成其成本连续上升,其中中东和北非动荡所造成的能源“溢出”成本,最终都要摊销到消费者身上,而这恰好印证其符合“国际能源价格杠杆曲线”的运行逻辑。
目前的能源体系实则就是依靠这一逻辑而建立的,很显然,中国是这一体系规则的被动接受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