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积极应对新形势下能源安全新挑战

   2016-07-12 中国石油报
50
核心提示: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能源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降速调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等不断给扑朔迷离的能源安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能源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降速调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等不断给扑朔迷离的能源安全格局带来新变数。如何看待新格局下的能源安全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举办的第五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积极应对能源安全新挑战。

如何正确看待能源安全问题

沙姆沙德·阿赫塔尔(联合国副秘书长):不要把能源安全局限在一个狭义的领域,而要广义地看能源的安全和可持续性。能源安全政策的目标需要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这是巴黎协定体现的精神。此外,还要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比如把能源、水和食物等资源联系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胡森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政策研究室调研处处长):一直以来,关于能源安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油气作为容易耗竭的特殊资源,其战略价值大于市场价值。国家之间需要依靠战争等手段才能获取资源的保障。另外一种认为油气属于全球性交易商品,完全可以依靠市场机制来运行,没有全球的能源安全就没有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在能源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趋势下,后面一种观点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能源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盖尔·鲁夫特(全球安全研究所联合所长、美国能源安全理事会高级顾问):一场前所未有的“石油危机”已经进入倒计时。当前,原油价格走低,导致进入石油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少,项目关闭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石油需求仍在持续上升,虽然不像以前上升得那么快。尽管新能源产业当前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可见的十几、二十年内,新能源还没有办法完全替代石油。因此,受价格影响,现在上游投资减少,未来石油产量肯定会下降,早晚会出现供应危机。这个危机的到来时间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要早。

陈新华(北京国际专家能源俱乐部总裁):2015年,全球油气投资比上年减少了24%,预计今年会进一步减少。已开发的油气田产量会逐年递减。投资匮乏会导致后续产量接替不足,再加上油气田产量的自然递减,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会面临严重的能源安全考验。

胡森林:中国能源安全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大,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占比过高,油气的对外依存度比较大,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还非常有限,能源的消费现状不可持续。二是能源的技术水平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能源安全保障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要求。三是国内环境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制约,满足低碳发展要求的能源转型有待加快推进。

如何应对能源安全新挑战

沙姆沙德·阿赫塔尔: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及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供给的脆弱性。实现供给源头多样化,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此外,要制定一个区域性质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相关的协议、协定、基础设施和机构安排等。通过区域合作来推动解决方案的出台,来加强或者巩固能源互联互通和能源安全之间的相互不同和相互协调。实现区域能源共享,对于能源的供给国和消费国是互利共赢之举。

韩水(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我们必须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加快推动能源革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能源长远安全。要坚持绿色低碳的战略方向;要稳步推进主体能源更替;要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推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要积极推进改革,健全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要全方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开创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共享新格局;要大力实施能源惠民工程。

陈卫东(东帆石能源咨询董事长):追求全球性的能源安全,必须得有稳定的能源合作,那么,就得在油气贸易、技术、资金、人力资源这四个方面都有着充分的流动和合作。在这一点上,各国都是刚刚起步。

胡森林:我们应该树立包括能源供给安全、能源环境与生态安全、能源科技安全与能源经济安全的新型的能源安全观。从单纯的增加供给向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保障来转变,在确保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提下,提高能源服务水平,推动全链条的整体能源系统的优化,加强能源系统的创新,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树立开放的有竞争力的能源安全的保障体系。

此外,还应该更加关注能效问题。如果能够提高能源效率,就可以在不增加新的能源供给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所以说,能效其实是一种隐形的能源。

李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应该推动东亚地区天然气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因为东亚地区在中国市场的带动下,有形成一体化天然气市场的潜力。这一地区是未来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自身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充裕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供给保障。通过天然气市场的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形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