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备受瞩目和期待。国家主席习近平巴黎之行旨在引领和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为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习主席在会上提出了重要主张,同与会各方密集沟通协调,彰显了负责任、有担当、建设性大国形象,为大会的成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巴黎当时时间12月4日晚,在中国和国际能源署(IEA)合办的关于能源转型的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首先发言,他介绍了中国能源的低碳转型。杜祥琬说,中国为什么对应对气候变化有积极的态度,因为首先是我们国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们的成就很大,但我们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有高碳特征,所以迫切地需要向低碳转型,这也是十八大和五中全会一再强调的。
在接受本网记者电话采访时,杜祥琬院士介绍,典型的发达国家碳排放可分为两类,即美国和加拿大是一类,欧洲和日本是另一类,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碳排放都达到峰值,但这两类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和排放却相差不止一倍,美国、加拿大是典型的高碳高耗能,而欧洲和日本则是相对低碳。
“这就说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高碳不是必由之路,这一结论非常重要,对中国很有参考价值。”杜祥琬说,我们的人均GDP和排放水平相比这两类国家都是低的,但我们的发展趋势如果不变地走下去的话,未来我们的人均排放不仅会比欧洲高,甚至还可能比美国都高,所以这种发展不可持续,我们一定要转型。
中国正在进行着能源革命,我们不能不用煤炭,但一定要洁净化和高效地利用它,并逐步减少比例。我们要着力发展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电、风能)和核电,以此优化我们的能源结构,同时还要特别提倡节能,提高能效。
“中国这些年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努力和发展速度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认可,但我们的能源消费的总量很大,而风能太阳能仅占全部电能的2%,核能也仅占2.2%。另一方面,我们在可再生能源的增量上国际占比高,因此国外非常认可中国是在很积极地在应对气候变化。”
本次习主席来巴黎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演讲,表明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杜祥琬说,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中国政府已经一再强调,我们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们要转向新常态,实际上是一种高质量的新型的发展和增长,这种国内的需要跟国际上我们要尽的义务相一致,所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是互相支持和互相补充的。
对于将在11日闭幕的本次大会,杜祥琬说:“我对大会的成果审慎地乐观,因为我们毕竟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各国都有现实和潜在的共同利益,大家是绑在一块儿了,所以气候谈判是吵而不崩,斗而不破,而且应对气候变化的道义制高点谁也不敢去破坏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