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能源互联 协同共享

   2015-12-08 中国能源网
65
核心提示:2015年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实现共

2015年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实现“共享发展”?全会认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共享”,这是五中全会的一个新亮点。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从少数人利用权力和财富独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逐渐进化到大家根据能力和贡献来分享发展成果。随着互联网革命的推进,信息共享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由此而形成的共享经济同时成为一种新潮流。

提出“能源共享”的是美国能源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认为,互联网技术将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变为智能化的分布式,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这将是能源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促成的一次新工业革命,将会让人类的商业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在新出版的《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继续大力推崇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延伸到能源共享。他认为:“每一种伟大的经济范式都具备三要素——通信媒介、能源和运输机制。每个要素都与其他要素互动,三者成为一个整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民众的普遍参与,人们在共同分享彼此智慧意识的过程中不断升华,使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逐渐趋于零。信息技术提升了人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多的人不计成本地向互联网上贡献自己的信息,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知识和智慧,共享逐渐成为一种新文化。这一点,在今天的微信平台上已经一览无遗;而在能源领域,分布式能源的普及,让人们有机会参与清洁能源的生产,人们愿意彼此之间共同分享这些能源,以实践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逐渐也会成为一种能源共享的新文化;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依赖信息和能源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地融入这种共享文化。电动汽车是最适合实现出行共享的交通工具,而共享不仅可以化解这一技术在发展初期的产品局限性,也使其优势得以最大的发挥。

信息、能源、交通的共享都要基于网络,要形成信息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交通互联网,这一网络不仅是信息、能源、交通本身的互联互通,而且要通过数据实现相互之间的交织互动和协同优化,形成里夫金描述的“协同共享”。

习主席2015年9月26日在联大发展峰会演讲时,向世界提议:“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其中有三个关键字,一是“倡议”,二是“探讨”,三是“以清洁和绿色”。

最早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是SPI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的彭小峰,他在2014年底就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交易平台”的理念,他将互联网普遍应用的众筹、团购、扁平化、去中介化等理念与互联网金融等成功的经营模式和人们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相融合,让那些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屌丝”们,通过他的平台梦想成真。他将太阳能电站的每一块电池板在网上众筹,向太阳能电池板厂家进行团购,去除了银行和大公司的中间夹层,让所有的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项目运作通过互联网透明化,每一个投资者都知道自己的电池板在什么地方,发了多少电,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碳,为自己赚了多少钱。通过网络监督项目开发商的工作进度,监督运维机构的工作效率,监督电网公司和各级政府的诚信情况。这一平台不仅可以服务于全世界的投资者,也可以服务于全世界的太阳能电站的运营者,还可以通过这些绿色电力服务于全世界的需求者。

另一个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是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2015年2月3日他撰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首次提出国家电网的宏伟目标也是“全球能源互联网”。他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也是实施“两个替代”的关键。目的在于让人人享有充足、清洁、廉价、高效、便捷的能源供应。

这里说的“一极一道”是指北极和赤道,北极环流加之空气寒冷使北极的风的质量极高,在北极周边地区可以大量建设风电;而赤道及附近的撒哈拉沙漠和中东、中亚有大片的荒漠地带,适合建设超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地球24小时围绕太阳自转一周,如果将全世界的电网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掌握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连接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这里说的“两个替代”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用清洁电能替代终端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能源。

阿里巴巴也是能源互联网的积极参与者和鼓吹者。他们认为能源互联网不仅是一张有形的网,实现不同能源间互相物理连接,更应该是一张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无形网,融入能源工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包括对能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共享和处理,由此带来能源行业经营模式的颠覆。通过信息和能源融合,实现信息主导、精确控制的能源体系。通过以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的原则对电力系统网络进行重构,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电力生产的效率,使得能源像Internet中的信息一样,任何合法主体都能自由地接入和分享。

他们认为,“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不仅是电网的信息化改造,更应当是多种能源系统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及其他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一次能源系统,与天然气网络、交通网络等其他系统紧密耦合而形成的复杂多网系统。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对自己设想的能源互联网有一个描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能跨越疆界,随需求自由流动,成千上万的人都可在自己的家中、工厂和办公室或者附近区域自行发电,并在社区或地区间能源共享,每个人都将成为一个遍布整个大陆的、没有界限的绿色电力网络中的节点,正如信息在互联网上自由流动。这里就是里夫金梦想的能源互联网,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互联互通。

互联网的本质就在于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互联网。互联网最初利用电话线网络和数据包交换技术将一部部个人电脑连接起来,就实现了人类信息和智慧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全世界计算机链接起来。Internet就一定要实现!”互联网使人类从互联互通到互助互动,从分享到共享,而一切的一切首先在于“参与”。如果说能源互联网的第一步是将“能源变为数据”,以便感知、控制和优化,那么能源互联网的目的就是把“数据变为能源”。通过数据的有效交互,最大限度提升各能源系统的协同优化效率,将节约下来的能源供应新的需求,通过需求侧的广泛参与响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保利协鑫与苏州开发区提出了建设“六位一体”的立体化能源互联网。将天然气热电冷联产、太阳能光伏光热、分布式风能、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低位热能、节能服务和储能六种能源,通过各种能源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换,最经济、高效、可靠、环保地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的能源供应方式。通过开放平台实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理念创新的三新模式诠释共同的能源革命的理解和创新应用,更好地推动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互助化、运营市场化。将信息、能源、交通进行协同共享的优化。

协鑫在苏州开发区有几座服务于区域的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热电站,也在区内建设了一批分布式的光伏电站,还尝试在区内建设了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利用区内的水源地源和工业废热建设了热泵设施,通过节能服务为用户安装LED绿色照明等,并发展分布式储能和电动汽车等蓄能设施。通过信息技术将这些能源融合一体,再与用户需求进行互动。协鑫还计划在开发区提供1000辆时租模式的电动汽车服务,人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享有自助绿色交通而无需购买一辆电动汽车。每一辆电动汽车又是一座标准化的信息平台,及时将道路、车况、续存电量和驾驶者习惯等有关信息上传,形成智慧交通系统。

通用汽车公司前执行副总裁赖瑞•伯恩斯对美国一个中等城市的出行模式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汽车共享服务可以使现有道路上80%的汽车失去存在的意义。汽车周转效率的大大提升,节约了人们的时间和金钱,并为未来发展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平台。汽车消耗石油,污染环境,排放温室气体,拥堵道路,制造交通事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大麻烦。智能电动汽车共享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社会的民主、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当年的互联网革命,就是各国政府相继开放了电话线网络,允许互联网公司在电话线网络上使用数据包交换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成就了后来的互联网革命。今天,我们要将电力网络、交通网络再次开放,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创新平台,从信息共享走向能源共享和交通共享。

据新浪财经报道,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结果出人意料,中国人对“共享能源”、“共享社区”等理念的接受度位居全球之首,超过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此外,中国领导人也认同和理解这种新理念,并对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态度。

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其原因似乎也很简单,因为中国人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前赴后继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正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延续,而“共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是《国际歌》中的一句慷慨激昂的歌词,曾经激励过千百万人的心。今天,这句歌词似乎再次激动了互联网一代人。我们创造一个“协同共享”的信息、能源、交通的互联网,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搭建一系列创新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人们自己来创造自己的幸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