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普京访华再推中俄能源利益共同体

   2015-09-10 大公网
51
核心提示:9月2-3日,普京访华并高调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凸显中俄战略关系的特殊性。在阅兵后当天普京

9月2-3日,普京访华并高调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凸显中俄战略关系的特殊性。在阅兵后当天普京又奔赴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首届东方经济论坛。在这场“略显匆匆”的访问背后,双方签署了近30份合作文件,包括共同开发油气田等多个能源合作协议,将使中俄能源共同体更上层楼。

俄能源合作“向东转”

俄能源合作转向亚洲早已开始,但最初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乌克兰危机”后,俄与西方关系降至冰点,在能源领域双方开始分头寻找替代者。俄已经深刻认识到,欧洲不断减少对俄能源依赖是大势所趋。为打压俄罗斯,欧洲已率先下手。2015年4月,欧盟正式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气)发起反垄断指控,指责其滥用在欧洲天然气市场支配地位,收取用户高额费用并排挤竞争者,还把天然气当做介入乌克兰冲突的工具。据此,欧盟有权向俄气徵收全球收入10%的罚金,可能超过100亿欧元。对俄而言,这意味着与欧洲能源合作的蜜月期已经远去,须毫不犹豫地转向亚洲市场。正因如此,2014年中俄签订了时价高达4000亿美元的世纪大单。在2015年9月4日举行的首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专门会见了亚太地区国家油气企业家代表,举办了“俄罗斯与亚太地区能源桥”圆桌会议,鼓励各国参与俄远东地区油气投资。俄能源重心东移是中俄建设能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中俄能源联盟初具雏形

中俄能源合作起步较早,成果丰富,能源利益共同体的轮廓已经显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能源合作领域广。中俄能源合作涉及石油、天然气、电力、核能、煤炭、新能源等各个领域,且成果突出。石油方面。2014年俄向中国出口石油3310万吨。中国为俄第二大出口市场。俄为中国第三大石油供应国。天然气方面。2014年5月,双方签订了中俄天然气东线供气合同,从2018年起,30年内俄每年向中方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金额达4000亿美元。中俄又就西线供气达成框架协议。中国有望成为俄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市场。电力方面。中俄电力合作虽“不起眼”,但实际上合作启动最早。双方合作起于1992年,至2014年底中国已累计进口俄电力143.8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366.4万吨。核能方面。位于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是双方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预计于2018年竣工。之后,中俄又签署了基于新一代核电技术“快中子工业反应堆”合作协议以及建设浮动核电站合作备忘录。

二,管道运输使双方利益“难分难解”。随着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投产,管道将成为两国能源运输的主要方式。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线贯通投产,截至2015年6月已累计输送原油6842万吨。2014年5月,中俄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俄将投资约550亿美元,建设名为“西伯利亚力量”的管道以保证对华供气。加之正在谈判中的天然气西线,中俄能源贸易中,铁路运输将日渐减少,管道运输占主体。管道由双方花巨资兴建,系“合则双赢、分则俱损”利益链关系,双方都会极力维护。

三,合作向上下游延伸,利益捆绑明显。在2015年9月普京访华期间,中石化与俄石油签署了《共同开发鲁斯科叶油气田和尤鲁波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石化有权收购俄石油下属两家公司49%的股份。中石化还与俄着名石化企业“西布尔”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拟购买其股份。这是继中石油收购俄“万科尔”油气田10%股份后又一战略性投资。在中国走向俄上游市场的同时,俄也加快进入中国下游市场。2007年,中俄在天津成立“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2014年5月,双方签署《天津炼油厂投产及向该厂供应原油的工作进度表》,拟于2019年投产。该厂俄方持股49%。在电力方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长江电力等都有意在俄投资建设电站,就近利用当地能源,转化成电力回销中国。

中俄能源合作范围广、程度深、参与企业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格局正在形成。

(作者:李自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