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互联网+智慧能源引领能源革命

   2015-07-21 新华社
43
核心提示: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化,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化,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对此,18日在京举行的“互联网+智慧能源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在电改背景下,互联网+智慧能源将引领能源生产与技术的革命,助推新型电力治理体系的形成,并将衍生出众多具有广阔投资前景的细分市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还在工作总体部署中着重指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能源互联网”这个新名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专家认为,互联网+智慧能源,涵盖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能源互联网,其二是智慧能源。

“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类型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高度整合,具有'横向多能源体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新型能源供用体系。”国家能源局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课题组成员王强表示。

“能源互联网将解决两类问题,其一是解决能源设备的互联互通问题,其二是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能源网络。”中国能源青年论坛特约研究员俞庆认为。

在此基础上是智慧能源。“智慧能源的核心,在于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其定位是为售电公司、电网公司等提供智能化的支撑,支持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能源服务的解决方案。”俞庆说。

与会专家认为,互联网+智慧能源将引领能源革命。

首先是引领能源生产革命。能源供应商将不再只提供单一种类的能源,而是具备提供包括电、天然气、石油等多种能源的能力。传统的电网公司、石油公司、天然气公司等将转变成为掌握多种能源资源的综合能源供应商。

其次是引领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互联网将衍生出能源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前者将集成能源供给、消费、相关技术的各类数据,为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居民等不同类型参与方,提供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服务;后者将电力、燃气、供热/供冷等多种能源环节与交通、信息、医疗等社会基础支撑系统有机结合,通过该系统内多种能源之间的科学调度,实现节能减排、能源高效利用、满足用户多种能源梯级利用,社会供能安全可靠等目的。

此外,能源互联网还将提升集成化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多样化能源端口集成。在能源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共同作用下,能源互联网将像网络互联网一样,给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以东润环能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据董事长邓建清介绍,公司基于自身业务,通过新能源的并网系统积累了大量产业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给新能源生产企业,提供生产管理系统。

“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接入的大数据平台发现,有很多电源点,生命周期到了需要运维的状况,零部件更换出现大量需求,我们开始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同时打造零部件供应平台。一个半月,我们公司收到的零部件的订单已经超过1个多亿。”邓建清说。

“如果说互联网+智慧能源将引领能源革命,那电力体制改革将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此次电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形成一套新型的电力治理体系,在这方面,能源互联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强认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电改之后,售电侧市场的开放将会为智慧能源的落地带来广阔的空间。”俞庆表示。

具体的发展路径,可以参照邮政市场,开放后,很多细分市场上产生出大量产业空间,比如重要包裹和文书方面,有EMS;村镇的普遍服务,有传统的中国邮政;在重要的商品市场上,有顺丰;在普通的包裹市场上,有易达等;此外,还有铁路快运,大件包裹快运,以及生鲜物流市场。

“售电侧市场开放后,也将产生众多细分市场,其中的一个细分市场可能就有几百亿的空间。”俞庆说。与之相伴生的,电价的快速波动,技术快速发展,负荷快速波动必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售电公司必须借助高效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一个更好的交易模型和交易策略,才能支撑他们适应新的市场业态。

从用户的层面来讲,与会专家认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核心是帮助用户完成能源价值实现,包括电费降低,能源投资等,最终将降低用户的能源综合利用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