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国际能源格局新变化

   2015-02-15 半月谈网
67
核心提示: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页岩气、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等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发展迅猛,改写了全球能源版图。美洲地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页岩气、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等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发展迅猛,改写了全球能源版图。美洲地区在全球能源版图中的地位迅速崛起,中东地区则相对下降,油气开采呈现出“西移”趋势,并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能源格局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目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是:全球能源格局的多中心化趋势在加强,不同于传统的单一主导中心,环北美中心、环欧洲中心和环亚洲中心正在形成,并可能共存。石油基准价格区域化显现,全球能源的格局决定了能源的定价机制,伴随着世界能源格局多中心化趋势,能源定价机制也在区域化。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国际油气供应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突出。多极化能源主导下的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加上潜在的可燃冰资源,天然气将为人类社会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转变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放大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为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水平提供了支撑。资源国的种种不稳定因素给石油项目的稳定运营带来巨大风险。

西半球“巨型新月储量带”的崛起

过去50多年来,世界石油版图一直以中东为中心。但如果再往前追溯,在波斯湾取得支配性地位之前,是墨西哥湾在掌控着世界石油的中枢神经。就石油供应板块的重心而言,现代石油工业从北美洲东部产生,后重心逐步集中于墨西哥湾,到20世纪中叶开始逐步转移到波斯湾。20世纪70年代初,波斯湾的石油产量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石油生产的“心脏地带”。世界石油版图的中心从“墨西哥湾”转移至“波斯湾”用了近30年时间。

冷战结束以后,从全球范围看,由北非经波斯湾、环里海地带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所形成的巨大“内新月形储油带”构成了全球能源生产的中心区域,蕴藏着世界石油储量的近四分之三和天然气储量的40%,而波斯湾则是这一区域的“心脏地带”。这里的油气资源储量和产量都足以使英国北海、墨西哥湾、拉美和几内亚湾在世界能源供应格局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油气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分布的不均衡性,围绕石油的开发权和控制权而展开的争夺使得中东成为大国角逐的焦点。

然而,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的突破释放了美洲非常规能源的开发潜力,似乎正在打破这一看似不可逆转的态势,波斯湾地区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呈现相对下降趋势。一条新的能源轴线正在显现,它自北向南依次连接着加拿大、美国、委内瑞拉和巴西,重塑了世界能源格局的版图。从地缘分布上看,这一纵贯西半球南北美洲的区域形成了一个新的“巨型新月储量带”。世界油气开采呈现出“向西迁移”的趋势,美国、加拿大、巴西、委内瑞拉等美洲国家正在逐步取代俄罗斯、中亚和中东,成为全球油气开发和供应的热点区域。

变革首先始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水平钻井、水力裂压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突破大幅降低了从页岩层中提取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页岩气开始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勘探开发阶段。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数据,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超过2800亿立方米,是2000年产量的近24倍,美国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产气国。页岩气产量的激增正在推动美国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其次是加拿大油砂资源的开发。丰富的油砂资源使加拿大成为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大国,其储量超过了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

再次是巴西的深海石油。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大陆架海底盐层之下相继发现深海大油气田,这些蕴藏在海床底下7000米至8000米深处的石油,被称为深海石油或盐下石油(Pre-saltOil)。预计到2035年,巴西石油产量有望比目前增长三倍,达到日产600万桶原油的规模,成为全球第六大石油生产国。

最后是委内瑞拉的重油。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蕴藏十分丰富,目前其石油探明储量为2980亿桶,超过了沙特的2660亿桶,排名世界第一。委内瑞拉的大部分探明石油储量位于世界上最大的重油蕴藏区——奥里诺科重油带(OrinocoBelt)。

国际能源格局未来变化的新趋势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的趋势是新能源、清洁能源将取代不可再生的能源,也带来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在能源的利用方面,不可再生能源总量在不断减少,趋向枯竭;随着人类对一次性能源的不断消耗,一次性能源总量在减少;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次性能源总会造成环境污染,清洁能源必将取代。

为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技术研发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举措。

美国、巴西大力发展种植原料的生物燃料,生产乙醇。欧洲大量种植油料植物,发展生物柴油。德国主要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日本利用垃圾发电。

在政策取向上,发达国家制定了长期战略和发展规划,保持政策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供给政策和需求政策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对可再生能源研发和生产资助减税与提高资源使用税相结合;政府对重点研发和示范项目加以扶持;利用国外投资和贸易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新的能源发展战略,将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作为重振经济、实现低碳经济的战略性产业。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核心是开发新能源,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低碳,可再生能源。2009年7月15日英国公布《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份额达到15%。2009年7月,韩国公布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建立14个“环境能源城”,到2020年建成600个利用农产品实现能源自给的“低碳绿色村庄”。

影响国际能源格局变化的三大因素

能源储量和分布是影响国际能源格局变化的第一大因素。如果说煤炭、石油等一次性化石能源作为强大的动力,曾经把工业文明推向鼎盛时期,现在又把工业文明推向尽头,自己也快走向枯竭。目前世界主要能源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

从化石能源资源的储量来看,在2030年之前可完全满足需求。目前,石油剩余储量为9590亿桶,石油未探明资源量为9390亿桶;到2020年以后,非常规石油(如石油沙或油岩)的利用将逐渐增加。从长期看,到2050年前后没有新探明的石油资源,则需要非常规石油资源,或者其他替代燃料。

从化石能源储量的分布来看,很不均衡,石油资源大多分布在中东、俄罗斯、海洋,而且,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主要资源,世界前5位的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球可采储量的60%。未来中东局势仍存在不稳定性,而俄罗斯的石油输出,日本等不少国家都在争取进口。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南非等国。从2010年世界产煤情况来看,10个国家煤炭产量超过亿吨,其产量之和占世界总产量的89.6%。

从能源需求来看,随着工业消耗和生活消费的扩张,世界能源需求将持续上升,到2030年将增加到153亿吨标准油以上。从能源结构来看,化石燃料仍将占据很大比重,到2020年保持在90%左右;其中石油、天然气仍起主导作用,石油在一次性能源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39%下降到2020年的33%-38%,天然气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22.7%上升到2020年的25%-30%。

能源开发技术和开发能力是影响国际能源格局变化的第二大因素。目前,国际上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重点,一是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CCS对削减温室气体的作用可能大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或核电厂等;但CCS技术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如大量二氧化碳经过捕获、压缩再用船舶或铁路运输;注到地下,将完全改变一个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等等)二是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利用中的脱碳和提高效率。日本由于能源资源匮乏,2008年3月发布了《凉爽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提出可大幅减排二氧化碳的21项技术。

国际政治是对国际能源格局变化产生影响的第三大因素。从近期看,国际油价的不断下降,表面看来是国际市场上的油资源供大于求,这实质上是受国际政治的影响,是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打压所致,但是随着俄罗斯经济下滑,减少了生产供给,国际油价又会走高。俄罗斯通过本次事件,也会总结教训,会反思其单一粗放的能源经济模式的,今后也会改变其经济发展方式的,会逐步转为石油化工方向。可见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受国际政治的影响,充满了波动性。(作者系当代国际经济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