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付于武:新能源汽车是个革命性产业

   2014-09-18 中国电力报
51
核心提示: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曾任中国一汽哈尔滨汽车变速箱厂总工程师,哈尔滨汽车工业总公司总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曾任中国一汽哈尔滨汽车变速箱厂总工程师,哈尔滨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2010年主持召开了世界电动车大会,2012年主持召开了世界汽车工程师大会。主持编辑出版了《2005~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主持制订了多个技术规范。搭建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汽车装备技术创新联盟、车联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并担任这四个联盟的理事长。

“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成熟”

中国电力报:现在新能源汽车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吗?

付于武:新能源汽车是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是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以电驱动替代内燃机驱动,但并不是唯一。国际上没有新能源汽车的说法,但是有“清洁能源汽车”之说,把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都称为清洁能源汽车。

现在国内市场,一方面是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发生,另一方面是面对节能环保压力,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要做战略性的转型,一定要实现产业升级。升级主要靠什么?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现在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一亿两千万辆,年产量从原来几十万辆到现在的两千二百万辆,未来几年可能发展到三千万、四千万辆,这时候不做战略性转型是绝对不行的。

中国电力报:那么如何转型?

付于武:汽车有三大永恒主题,就是安全、节能、环保。安全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因为车是个运载工具,它是在运动的、跟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所以它必须安全、稳定,现在汽车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到一起,汽车可以变成移动终端,安全性可以大大提高。

第二个是必须节能。人类发展汽车工业的这一百多年来,实际上一直在不断地提高它的节能性,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这是永恒的目标。我们用燃气、电动或者新的驱动方式,追求的也是节能。

第三个就是环保。现在我们老百姓又要呼吸新鲜空气,又要道路畅通,还要有一个舒适的驾驶,如何平衡这之间的矛盾?所以必须做到环保。以前是拥有一辆轿车我就感觉很幸福,现在是我有一辆轿车行驶在畅通的道路上,还要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才叫幸福。

中国电力报: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育到一个什么程度?

付于武:应该说,对于新能源汽车,我们觉醒得比较早。从内燃机驱动到电驱动,以及驱动方式的转型、电动汽车及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都认识得比较早。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布局上都做了很好的安排。总体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走势还是不错的。首先,政府层面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政策推动,中央给补贴,地方也有补贴,最近出台了政策还要免购置税。其次,大量的公共充电装置设施,政府在推动安装,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支持的力度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三,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的事物、新的技术,所以需要在科研上下大力气,从技术研发的投入来看,政府和企业都投入了很大力气。

中国电力报:政策方面鼓励很多,企业积极性如何?

付于武:假设政府投资十亿、二十亿,会推动更多的企业投入。从研发的角度来看,目前有一批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现在来看,民营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感觉更好。

因为比起国有企业,它们的嗅觉更敏感,它们看到了今后以及未来。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方向,所以它们崛起了,比如比亚迪,毫无疑问,比亚迪在电动汽车方面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意识、研发团队在国内是最好的。

中国电力报:这应该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付于武:对,市场。这些民营企业,真抓实干,坚定不移。

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低速电动车这个东西也很有意思,虽然对低速电动车有不同的声音,但市场就是市场,最近听山东省汽车工业协会会长跟我讲他的经历,他看了10个村,10个村走访了每个农户,他发现每个家庭起码都有一辆低速电动农用车。政府并不鼓励,大企业也没有进入,但是它就是发展很快。

中国电力报:好像都是些小品牌。

付于武:我在牵头研究这个问题,低速电动车已经完全市场化、产业化了。比如说,第一代是农民开始有钱买拖拉机,那是拖拉机时代,第二代就开始用摩托车,摩托车的时代,第三代又拉人又拉货,进入了农用车的时代,现在进入第四代,就是低速电动车。当然,有人说它不是电动汽车,用的是低档、低端的电池。不管怎样,它是用电驱动的,原理是一样的,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不断富裕,它会升级,那第五代是什么?可能高端的、真正的电动汽车,到那个时候电动汽车市场就真的不得了了。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去年刚刚起步”

中国电力报:目前来看低速电动车还不能算入电动汽车行列。

付于武:我觉得从2013年开始,我国电动汽车才真正进入产业化的时代,虽然“十一五”、“十二五”都有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真正产业化起步,可能还得从2013年算起。

中国电力报:产业化起步有一个什么样的界定呢?市场?用户?保有量?

付于武:保有量。我给你说个数,现在我国各种形式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概有7万辆左右,不包括燃气动力汽车。其中有3万5千辆是2013年生产的,原来那么多年生产了3万多辆,然后这一年一下子出了3万多辆,那是不是可以说2013年是起步之年呢?另外,今年会大大突破这个数。

中国电力报:但是现在买燃气动力的挺多,买纯电动汽车的人还是少一些。

付于武:天然气跟电动不相悖,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汽车为主体,但并没有排斥其它的技术路线。能源战略应该是个多元战略,绝不是一种技术路线,为什么呢?因为能源资源的配置,市场应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你不能说,用电动车就不能用天然气。

中国电力报:这7万辆里面,纯电动汽车大概能占多少?

付于武:这7万辆大多数应该是混合动力。现在我们的电动汽车推广还有一些瓶颈,之所以进展还比较慢,主要受到了几方面的制约。首要就是电池,进入电动车时代最大的瓶颈可能就是电池。

多少年来,全球的电化学专家和汽车专家努力的主要方向就是电池,不断努力提高它的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循环次数,想把价格降下来的同时把能量密度提上去。目前电池跟油还没有竞争力,能量密度比较低,一辆汽车要加上上吨重电池的时候,它就跑不动了,所以电池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在锂电池的基础上,也在研发固体电池、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力求在电池的研发上有重大突破。如果电池突破了,我认为电动汽车的时代可能就真的到来了。

中国电力报:目前电动汽车市场还是主要靠政府来主导,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市场化?

付于武:人都是追求快捷、便利的,现在充电桩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充电不方便,那等于我买回一辆电动汽车,如果我没有充电桩,我的投入怎么能收回?所以我觉得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要颠覆他的消费习惯,那必须给他最便捷最方便的使用环境。

充电桩的问题如果不靠市场,是绝对解决不了的。假设我们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北京这么多的人口,六百万辆汽车,如果有一百万辆电动汽车的话,就得建一百万个充电桩!这个问题需要市场来解决。

中国电力报:我们的电池技术和国外存在多大差距?

付于武:电池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难题,比如特斯拉的电池技术就不如我们国内的好,特斯拉用的松下电池,大概八千多片,宝马mini也是五千多片,电池管理的方式很多,单体电池形成电池组,再组成电池包,电池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八千多块电池放到一起怎么管理?会不会有短板效应?会不会有安全问题?当然,特斯拉已经烧了五个了。我觉得中国电池水平和国际差距不大,虽然稍微落后一点,但是我们的规模最大。我国电池企业比较多,每瓦时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

中国电力报:什么时候电池的水平能让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可以比拼燃油车?

付于武:我觉得这个困惑是整个世界汽车界的,不只是中国,我去年去丰田参观,他们研究的电池很超前,就是固体电池,还有空气电池、燃料电池,都在加大投入。他们设立的时间表是2035年,这是研发目标,所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要做长期准备,这个探索永无止境。

对于新的技术革命,我们汽车企业要迎接挑战,如果你不搞电动汽车,万一哪一天电池技术突破了,你再老牌、大牌,也得出局。我去过清华的电动汽车实验室,那些专家教授们一直在做电池技术的深度研究,新能源汽车是个革命性、颠覆性的产业,相对于汽车制造,电池完全是不同的领域,必须要有电化学专家来参与。

去年我去德国大众访问,大众引进了四百名电化学专家,对七万名员工进行电动车培训,中国工人不懂,德国工人一样不懂,所以必须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穿透式的交叉融合,电动汽车没有跨界合作就没有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