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亚信上海峰会将提速丝路经济带建设

   2014-05-20 中国石油报
54
核心提示: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会议。其间,中俄和

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会议。其间,中俄和中亚国家领导人将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部署。

当前,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东部危机升级、美欧开始对俄罗斯新一轮严厉制裁的背景下,中俄21世纪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俄罗斯大国关系之中的基石。俄罗斯对后苏联地区主权国家边界的重新划定,打破了东欧二战和冷战后的国际秩序,引起西方阵营的恐慌和普遍制裁,俄罗斯与西方进入新冷战的前夜,中俄相互借重,有利于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稳定与和平发展。

中国作为亚信会议轮值主席国,倡导树立亚洲新安全观,传播中国的安全理念,以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观,推进大周边外交战略,维护亚洲和平发展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同盟、亚信成员国一道,在亚欧大陆展开全方位战略协作。为了增进新欧亚主义的亲和力,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安全观将成为俄罗斯领导层新欧亚主义的重要补充。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在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与普京总统会晤时,俄罗斯表示支持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习主席去年9月7日在阿斯塔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得到了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国家领导人的一致赞扬。

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很多国家都想搭乘这趟“东方快车”,拉动本国经济的腾飞。所以,加强经济合作也将成为亚信会议的主要议题,特别是各国戮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辐射中亚核心区和俄罗斯南部里海—高加索—黑海—地中海地区。俄罗斯与欧美争夺乌克兰而出现地缘政治观的重大分裂将长期影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短期难以弥合。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两个大国,加强上合组织与欧亚同盟的全面战略协作从而提升区域一体化合作水平,中俄双边战略协调和上合内部的多边协调一致尤其重要。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区涵盖了中亚—里海地区关键的能源生产国、过境国和消费国。俄方拟倡议在上合能源俱乐部内部建立亚洲天然气联盟,配合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5·25”大选之后的乌克兰无论是否实现联邦制都将陷入实际上的民族分裂的整合进程之中,而成为俄罗斯对欧盟过境油气运输的安全隐患。俄罗斯在受到欧盟市场对其油气出口挤压的现实条件下,加大能源战略向东部转向的力度,开辟以两位数快速增长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尤其关键。东部资源开发可以带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且能够平衡对欧盟能源出口的损失。实际上,欧盟能否如愿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取决于美国对欧盟出口液化页岩气的节奏和数量。如果2015年美国开始这一进程,到2018年俄罗斯将失去300亿~500亿立方米的欧洲市场份额和外汇收入。俄罗斯对华供气的拖延已经使自己在欧盟市场陷入“美攻俄退”的被动态势。

追求“能源独立”的美国已承诺加快对欧盟出口液化天然气,排挤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市场的垄断地位;如果美国放开对日本和韩国的液化气出口,也将打压亚洲天然气溢价。因此,在上合能源俱乐部框架内形成中俄、中国—中亚国家合理的半封闭的本币结算的能源价格体系,密切中俄与中亚资源国的战略协作,在睦邻和追求经济一体化目标基础上制定价格公式,将引领亚欧大陆推动公平的自由贸易规则。而为了共同培植与俄罗斯毗邻的中国东北天然气市场,俄管道气基准价格公式即使与原油热值挂钩,也不应超过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的40%。另外,可以考虑上合和欧亚同盟成员国成立“丝路银行”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

俄总统普京曾强调,将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俄罗斯准备把首条亚欧铁路大动脉作为连接太平洋和波罗的海的重要通道,从而带动远东和西伯利亚与欧俄地区经济发展。俄政府已经动员国有大型资源开发型企业总部从莫斯科向西伯利亚和远东搬迁,就是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中俄可以协商确定上下游一体化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和双边合作机制,加快两国区域合作。中俄能源界期待的东线30年天然气买卖合同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也可以视为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又一条能源纽带。论证中的铺设中俄阿尔泰天然气管道理所当然也是能源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另外,俄罗斯如果能够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中国民资直接投资的保护力度,将会推动双边贸易额和投资的拉升,改善目前以国家公司采购拉动为主的贸易结构,提高中国非能源领域进入俄罗斯的积极性。(作者:庞昌伟,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中心主任,教授,资源经济学博士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