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严重过剩”、“利润相当微薄”……在昨天开幕的第17届国际冶金工业展与第五届宝钢学术年会上,前来参展参会的钢铁企业无不忧心忡忡:20%的过剩产能如何消化?钢铁企业究竟该怎么办?
2亿吨过剩产能从哪里来
今年前4个月,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和钢材库存居于高位,3月末钢材库存达到最高的2192万吨。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当前全球钢铁过剩产能已达3.34亿吨,其中中国约有2亿吨。高高积压的“钢山”背后,是钢企越来越艰难的处境。中钢协1到4月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显示,钢企效益环比还在逐月下降,大中型钢铁销售收入累计增长仅0.76%,销售利润率仅0.23%,处于工业行业垫底水平,近四成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2亿吨过剩产能究竟怎么一步步形成?行业人士分析,除了需求市场萎缩外,产能规划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节拍,甚至与需求背道而驰,也是重要原因。这其中,既有钢铁企业间恶性竞争,“不扩张只能等着关门”等因素,也有来自整体规划的问题。如有的项目报批时处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经过漫长的审批到正式开工建设,却深陷过剩危机。
“过剩”究竟意味着什么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赚不到钱,当公众和企业都意识到过剩的后果时,过剩或许可以倒逼变革。宝钢学术年会上,当今全球领先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前负责人黑木介绍,新日铁当时将25座高炉两年内关停到9座,产能削减1/4,在更小的生产规模下,拥有了向高端升级的“本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表示,欧美国家钢铁过剩后的调整经验同样适用于国内行业:欧盟粗钢产能过剩调整花了近20年,美国钢铁业一直主动减产,如今美国钢铁产能几乎不过剩,而且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过剩危机之下,国内钢铁业能不能真正壮士断腕,寻到出路?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表示,未来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等措施,力争将80%左右的产能纳入到规范管理中,淘汰20%产能。许多大型钢企也提出了产能调整计划,宝钢昨天表示吴淞地区钢铁基地已进入调整的准备阶段。
产能第一为何结构上不去
减产增效愿景美好,但推进过程并不乐观。
摩根士丹利报告中称,就中国来说,三大原因将阻扰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去除过剩产能:首先,长距离运输使得不少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变得可行性不大;其次,钢铁行业的高就业率也使得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后想关闭过剩产能却束手束脚;还有,2011年后中国钢铁企业低利润率,使得企业现金紧缺,很少有企业能有资金进行兼并重组。
而国内对钢铁的需求,也导致中国钢铁产能世界第一,产品结构却一直上不去。记者在德国大众汽车总部采访时,大众的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德国制造大到造出世界公认最好的车,小到做出最好的刀,背后就是因为拥有最尖端的炼钢技术。而在中国市场,比如汽车领域,低质低价还是主流,品质要求比欧美差了一大截,下游市场没有提高品质的需求,供应汽车板的钢厂自然也没有调整产品结构的动力。业内人士指出,要彻底改变国内钢铁业的产能和结构困局,上下游需形成合力,需要先进制造、新兴产业带来“源头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