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我国能源战略思路

   2013-05-27 云南日报
64
核心提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院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未来石油开采成本将增加在分析了我国能源战略基本思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院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未来石油开采成本将增加

在分析了我国能源战略基本思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挑战、世界能源发展状况与趋势、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调整后,张有生指出,世界石油平均开采成本和边际成本不断提高推动石油价格上涨:开采成本由2003年的13美元/桶,上升到2011年的36美元/桶;平均边际开采成本由30美元/桶,上升到80美元/桶。

随着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和动用资源规模的扩大,未来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海、极地等复杂地质地理条件地区转移,越来越要靠动用重油、油砂等非常规资源补充供应不足。石油开采成本将继续增加,推动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随着能源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加剧了能源价格的震荡状况。近年来,以资源为基础,以金融为杠杆,以美元为支撑,国际金融资本与石油资本的结合,石油期货交易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超过以往。

同时,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重心明显东移,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已经从发达国家主导转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

张有生分析,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孕育之中,能源资源的主要来源将从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转变为主要利用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能源系统的组织方式也将从集中式、大规模的工业化开发利用转变为分布式、小规模的开发利用。运输距离也有变化,主要通过远距离、大规模能源输送实现供需平衡将转变为就地平衡。此外,供应方也从被动满足消费方需求转变为供应方、需求方通过智能能源网络、大规模储能设施等实现协调平衡。

能源综合利用率不算高

在分析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思路调整时,张有生介绍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能源战略要点,指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37%;我国GDP与日本相当,但能源消费总量是日本的4.7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而人均GDP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因此,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不高,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张有生认为,我国能源科技创新力不强。首先,能源核心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适合我国复杂地质条件开采与利用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此外,发电技术方面,大功率高参数超临界机组尚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高温材料仍有待取得技术突破。风电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

支持节能低碳产业

关于如何合理布局国家能源战略问题,张有生认为,应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张有生认为,要以“节能控耗、绿色多元、合作共赢、创新引领、系统协调”的战略方针,建设节约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统筹能源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和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建设以外送为主,加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和以核电为支撑的中东部核电带,形成“五加一”能源战略开发格局,成为新增一次能源供应的绝对主体。

加强能源储备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基地,建立四大天然气储备基地。加强资源丰富地区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西能东送能源战略输送走廊”建设,提高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西煤东运能力。

能源综合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张有生说,我国能源综合保障能力也有待加强,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努力提高能源安全水平,提高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能源产业变革,最后实现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的转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领先、安全、绿色、经济、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能源的科学发展支撑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张有生预计,到2020年,化石能源消费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天然气、核电、水电和风电等绿色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综合效率显著提高,新型能源供求模式基本形成,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30年,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减缓,煤炭产量和消费量达到峰值,绿色能源成为新增需求的供应主体,受能源影响的生态环境总体状态恢复到上世纪末水平,能效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新型能源供求模式全面建成,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与装备制造能力居世界先进水平。2050年,能源消费基本稳定,新增能源供应全部来自绿色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负增长,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与装备制造能力居世界领先水平,具有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建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