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平安银行:多方合作完善能源金融生态

   2016-07-01 上海金融报
117
核心提示:6月29日,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能源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作为惟一的金融机构代表,在能源可及性大会上就改善能

6月29日,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能源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作为惟一的金融机构代表,在能源可及性大会上就改善能源可及性的融资和商业模式做主旨发言。他表示,能源行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专业性很强、利益覆盖面很广、复杂程度很高的特殊领域。特别是全球能源可及性问题,不但涉及能源供应、能源效率、能源技术、经济效率、环境保护等多重价值目标,而且涉及政府、国际组织、能源企业、金融机构、普通民众等多个利益主体,特别需要专业规范的深度经营,特别需要体系完善的金融生态。

邵平说,放眼全球,能源可及性问题依然严峻。在全球,仍有11亿人忍受着无电的折磨,仍有29亿人使用木材和生物燃料;在中国,虽然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已经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但是,仍有5.9亿居民使用木材和生物燃料。

“有两大瓶颈阻碍着能源可及性的实现。一是资金瓶颈。通常,能源可及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巨量资金,因此,单靠政府投资或国际组织援助等传统渠道,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二是参与度瓶颈。能源不可及的地区大多位于偏远、落后地区,相关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都很长,但回报率可能并不高,因此,民间企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邵平认为,在加快能源可及性建设的道路上,只有多方携手,形成合力,打破瓶颈,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能源可及性建设取得成功。对于解决的办法,邵平倡议打造“政府+国际组织+能源企业+金融机构”的多方合作平台,从而有效构建新型能源行业生态圈和能源生态金融模式,突破关键瓶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资源整合,推动能源可及性建设快速发展。

在各方的角色定位上,政府应完善政策和制度环境,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乘数效应;国际组织应协调国际间的资源与利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源企业应提升技术水平,探索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提高参与度和成功率;金融机构应践行供给侧改革,打造全新的生态金融模式,提供更富有针对性的能源金融产品与服务。

此外,邵平提出了建立全球性的专业化能源银行的倡议。他表示,专业化能源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深度洞悉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深度服务能源行业的细分领域,有利于全面建立新型的金融生态,有利于持续推动能源可及性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