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在未来5~10年内油价都将保持在低位,中国可考虑减少对能源消费的补贴,增加对石油消费征税,将所得税收用于补贴中低收入群体。(12月23日中新网)
开宗明义,国际油价保持低位,而中国的油价仍然可以高企,那这样的倒挂现象是不是有点儿强消费者所难?
其次,我国的油价高企不下,而当下的汽油消费已经包含了高额税收,当国际油价普遍降低之后,广大消费者的理想以及消费指向当然就是希望油价随国际油价的降低而不再水涨船高,呈反方向向消费者的钱包作一倾斜。当这种消费指向不能实现,反而还要进一步增加石油消费税收,这样的行为究竟是不是只对收税主体一方有利,而对其他诸如消费者、市场行为与理念、环境保护等多方均无任何益处?
黄皮书建议,在财政政策方面,可考虑减少对能源消费的补贴,增加对石油消费征税,将所得税收用于补贴中低收入群体或者支付改革成本。话说的极其明白,税收将用于补贴中低收入群体,试问,这个税收利益怎样补贴中低收入群体?是将税收的100元钱全部转移到中低收入者的钱包?还是按中低收入的贫困程度按比例给予?这将是一个极其烦琐的帮穷工程,又是一个极其荒谬的前提。
依当下社会民情来看,送快递的也用上了小汽车,无论这样的家用商用汽车是一手还是二手,其消耗的,只能是汽油。而另一类相对低收入群体是普通民工,一旦其加入某一个装修群体,其当然也要使用小汽车或者货车来运送装修材料。当然,这些群体属于不折不扣的低收入群体。
反过来看汽油消费的高收入群体,富裕阶层绝不会在乎几个油钱,而作为低收入群体或者较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者来说,每月消耗的油价是按照所跑公里数来计算的。换言之,五十元能跑到的目的地,绝不敢超过五十一元,这大约就是低收入群体有车一族的普遍心态。而对于这些低收入群体来说,收税与补贴,到底就是一种荒谬悖论。
油价征税,莫以低收入者的名义。而官方需要做的,恰恰不是更多征税,而是随国际油价的降低而起舞,让利于百姓,提高汽油产品质量,何乐而不为之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