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原油价格战只是开始!定价权大战即将揭幕

   2014-12-16 中财网
66
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正在上演一场与众不同的众生相随着价格飞流直下,美国开足马力生产页岩油、欧佩克国家紧随其后大肆出货、俄罗斯惨烈

国际原油市场正在上演一场与众不同的“众生相”——随着价格飞流直下,美国开足马力生产页岩油、欧佩克国家紧随其后大肆出货、俄罗斯惨烈中枪滑向货币危机边缘,而中国则“黄雀在后”趁势推出酝酿已久的原油期货。

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周一再度重挫,暴跌3.3%,历史性地刺探55.91美元的位置,创下五年新低。仅过去一周,WTI跌幅就超过12%,而布伦特原油也跌近11%。

原油暴跌 俄罗斯成“最受伤”的国家

国际原油目前受到“两面夹击”:一方面,各大产油国加紧生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抑制了原油需求。近年来,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上升。为了抑制页岩油所占份额的增长,欧佩克保持石油生产“阀门”大开,打响“价格战”。

阿联酋石油部长Suhail bin Mohammed al-Mazroui周一称,并不设定特定的原油价格目标。各方均对当前油价不满,但市场将会自行调节并稳定,油市需花一段时间才能稳定下来。他不认为OPEC有在近期内举行另一次会议的理由。

他表示,对原油价格会趋于稳定保持乐观。原油价格下跌“让我们都深陷痛苦”,但OPEC拒绝减产是明智的抉择。

原油暴跌、欧佩克不减产,最受伤的国家只有一个——俄罗斯。今年以来,由于西方制裁俄罗斯、油价暴跌至五年多新低,俄罗斯作为石油出口大国经济严重受损,俄罗斯经济2009年来首次陷入衰退。卢布兑美元暴贬50%,频频刷新历史新低。11月,俄罗斯财长Anton Siluanov在莫斯科的经济论坛上表示,由于欧美制裁,俄罗斯每年损失约为400亿美元;而由于油价暴跌30%,俄罗斯每年损失在900亿~1000亿美元。

后市:机构放话“坐等原油跌到50美元”

油价的大幅跌势可能不会很快结束。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称,美国油价在2015年可能会跌至每桶50美元。

彭博对17位分析师的调查中值显示,201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最低可跌至50美元/桶,意味着油价可能还会继续下跌。

但海湾石油公司(Gulf Oil)前任首席执行官Joe Petrowski周一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WTI创五年半新低,意味着油价可能已经触底了。

“我相信,油价跌至50多美元/桶的时候就意味着触底了。很多信号显示,市场将稳定在这个水平,然后在未来60天内逐渐回升。”Joe Petrowski表示。这些信号包括美国石油需求上升,太阳能与风能放缓,以及原油天然气价格差逐渐缩小。

局势:伴随原油价格战 国际定价权争夺战也开打

在国际原油持续暴跌的背景下,中国证监会本月宣布,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

目前,世界原油期货基准价市场已形成北美、欧洲两大市场,分别是WTI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而亚洲地区缺乏一个独立的、权威的原油定价基准,中国的原油期货,将瞄准这个目标。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之一。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2.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8%。

亚太周边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其中涉及石油交易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迪拜商品交易所(DME)推出的阿曼原油期货、新加坡商品交易所的中东石油期货、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的汽油、煤油期货和中东原油。

我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但目前国内原油与成品油定价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境外市场价格。原油期货的推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争夺原油定价权。我国推出原油期货将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化石油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原油定价权的争夺非常重要”,中国国际期货研究院副院长王红英表示,以前原油定价权一直掌握在OPEC成员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机构投资者手里,发展中国家很吃亏,国内开展原油期货,才能体现需求方的声音,使得原油价格更加合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