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到了各企业和人员盘算一年得失关口,能源界自然不可能自外于此。近日重要的能源相关新闻,首推国家发改委12月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加快推进重大信息网络、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等重大工程建设”,同期电力电网改革也传出“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放开、售电业务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交易平台独立,加强规划)的基本思路以及改变电网盈利模式,这其中暗含打破垄断限制垄断的主旨。
很多明眼人早就指出,部分行业垄断特别是国企央企垄断之害,但改革却迟迟难以下手,而此次似乎要动真格了。这无疑是让垄断企业之外大多数人期盼已久之事。
发改委负责人指出,今年发改委根据国务院要求,一方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项目核准制度的改革创新,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另一方面,按照补短板、调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研究提出并积极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等七个重大工程包。
一是加快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化原则,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建设,国家对中西部、农村等基础条件薄弱地区,将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引导带动地方、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适度超前发展。二是加快跨区输电、区域主干电网、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增强综合供电能力。将建设一批远距离、跨区输电通道,基本满足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20年前的接受外来电力需要,以及水电基地、风电集中开发区跨区外送电力需要。三是加快油气管网和储存设施建设,保障油气资源安全有效供应。
清洁能源重大工程包:为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今年9月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清洁能源重大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了今明两年可开工的26项西南水电和风光电项目。
一是西南水电基地开发,目前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溪洛渡、向家坝、锦屏等一批大型水电项目投产顺利。二是沿海核电工程。按照中央的要求,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三是风电建设,核准了一批项目并开工建设。四是光伏建设。以创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探索分布式发电商业运营模式,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政策。
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包:主要内容是加快实施石油、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勘探开发和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增强油气及矿产资源供应能力,提高资源保障水平。其中,列入重大工程包的油气管网和储气设施项目有37项,矿产资源保障工程中今明两年要加快推进13个矿产资源项目,重点涵盖铁矿石、铜矿、铝土矿等矿产品种。
发改委负责人指出,积极推进七个重大工程包,离不开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国家将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潜力。真诚地欢迎更多的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七个重大工程包建设,抓住机遇,分享收益。
发改委在回答媒体提问时称,扩大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包,可缓解国内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2013年,我国铁矿、铜矿、铝土矿的进口量分别是8.2亿吨、251万吨和7070万吨,按照统一的金属品位来折算,对外依存度铁矿是71%,铜矿是59%,铝土矿是48%,对外依存度非常高。推进铁、铜、铝资源保障工程的建设可以增加国内供应,保障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保障中国产业发展安全。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钢铁和有色金属是制造业的基础原材料,铜矿、铁矿、铝土矿,又是生产钢铁和有色金属必备的原材料产品,原材料产业的安全对钢铁、有色金属产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按照市场机制全球采购,建立国际原料保障基地的同时要重视国内矿山的合理开发、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技术创新,还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矿山资源的开发周期一般是在5—7年,推进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运输、服务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将资源的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油气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天然气的主干管网的系统还不完善,部分地区还没有覆盖。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仅州际的输油输气管网长度就超过50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网长度超过30万公里,远远高于我国的发展水平,二是天然气区域性的输配管网不发达,成品油的主干管道的配套支线建设不完善。三是储气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从国际经验来看,一般天然气储气能力为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0—15%,但是目前我国仅仅是2%左右,尤其是大中型的城市缺乏储气和应急措施,难以有效保障供气安全。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不仅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还能保障中国环境安全。近年来,中国清洁能源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清洁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30%以上。其中,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9亿千瓦,风电达到849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超过2000万千瓦。
由于电源与电力市场不匹配,造成了弃风、弃光、弃水的难题,据统计,2013年全国因弃风限电造成的损失电量为162亿千瓦时,弃风率达10.7%;2013年弃光电量约为3.03亿千瓦时,弃光率约为13.78%。这不仅造成财富流失、也增加环境污染,这部分症结是行业垄断造成,故而成为加速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体制改革的社会呼唤。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鸣曾指出:目前火电有火电的规划、新能源有新能源的规划,核电有核电的规划,但谁来做整体的规划?实现“源源互补”,即先让清洁的能源发电,没有风、光的时候火电顶上,实现“源网协调”,不要让新能源发电成为垃圾电,解决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目前的体制还实现不了。所以要改革重建电力规划体系,建立以综合资源规划为核心的国家电力规划设计体系和实施体系。
而新传出的电力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改变电网企业集电力输送、电力统购统销、调度交易一体的状况,电网企业主要从事电网投资运行、电力传输配送,破除电网“独买独卖”的垄断格局。而综合资源规划就是将供应侧的资源和需求侧的资源放在一起,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优化组合排序,按照经济指标、环境排放、技术安全约束、电源电量平衡等整个指标最优的情况进行选择。这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改革红利和环境红利。这需要打破既得利益和垄断藩篱。
即将逝去的2014甲午年,在国际经济理论界是法国人的丰收年,先是梯若尔独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获奖原因是分析了垄断所得、限制驯服垄断和如何提高效率,而另一个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则以21世纪资本论风靡欧、美、中国,向占世界经济总量约75%的欧美中提出了重新思考公平与效率问题,破除、限制垄断,提高效率,思考如何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改革红利从而激励更多的人,理应是当今全球化经济时代应当思考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中国在此领域绝不能落后于世界。也许只有限制并驯服垄断才能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