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石化重塑加油卡金融王国

   2014-09-28 新金融观察
52
核心提示:伴随中石化混改工作阶段性完结,投资者名单公布,原先只有储值预付功能的加油卡,未来将蕴藏更大的财富空间。■想象空间中石化混

伴随中石化混改工作阶段性完结,投资者名单公布,原先只有储值预付功能的加油卡,未来将蕴藏更大的财富空间。

■想象空间

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向,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在业内受关注度不减,9月14日,中石化公布了25家投资者名单,其中不乏腾讯、1号店、人保这些在电商和金融领域的强势公司,中石化的非油业务的广阔前景也逐渐清晰。

加油卡是中石化今后非油业务改革的重头戏。新金融记者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中石化在北京、浙江等地正在招聘大量加油卡客服项目人员,主要从事加油卡相关业务的咨询服务。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柴志明告诉新金融记者,中石化在公布投资者名单之后,针对不同的投资者,正忙于成立单独的项目小组,所以需要从社会上招聘一些市场化专业人员,与中石化内部项目人员组成小组,和投资者进行对接,共同研究合作细节的进度方案。

以中石化加油卡发展目前的进度来看,已然在国内形成巨大规模的商业应用预付费卡体系,截至今年5月,累计发行发卡突破1.18亿张,加油卡网络覆盖包括西藏在内的31个省级单位的2.5万个加油站。

“在1亿多张加油卡中,活跃的会员用户大约有8000万。”柴志明对新金融记者说,中石化加油卡从2004年正式上线以后,这几年持卡用户增速很快,未来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历了10年的探索和实践,加油卡已经成为中石化非油业务中具备较大发展前景的产品,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证实了这一点,“目前中石化销售公司有2.5万个加油网络,以及众多加油卡客户资源,这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入股的合作者最为看重的”。

在大数据时代,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往往意味着能获得海量数据,中石化可以从8000万名活跃用户的加油数据中,分析理清客户群地理分布、购买习惯及消费能力等,而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中石化开发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从而带来更高的用户黏性和吸引更多新用户。

今年2月中旬,“中国石化加油卡网上营业厅”正式上线,这个平台在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的基础上,增加了加油卡在网上的充值、预分配、查询功能。新金融记者从中石化加油卡天津客服中心了解到,目前中石化正在鼓励加油卡用户从网上充值,并定期做一些网上充值返点优惠活动,将加油站的充值客流分流到网上。

按照每张中石化加油卡最低充值额100元计算,1.18亿张加油卡就意味着有118亿元的沉淀资金,如果按照网上充值返点活动最低充值1000元计算,中石化就有千亿元规模的资金流,以此规模的资金投入相关的金融事业,未来塑造一个帝国可能不太夸张。

曾有专家分析加油卡使用规则后对媒体表示,沉淀资金正是石油公司们的争取目标,由于加油卡不能透支、储值不会归零,且因为油价高昂,有车族经常会往卡内大量充值,石油公司可望得到以百亿计的沉淀资金。

在中石化加油卡网上营业厅上线后的一个月,今年3月17日,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易捷便利店依附于加油站,被中石化认作非油业务最优质的资产,随着易捷电商网站运营,加油卡也将可以用来支付易捷便利店和电商网站的商品。按照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设想:未来中石化的近亿客户甚至可以不花钱加油,因为所有消费都可以折成油或现金,中石化更看重加油卡作为集各类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平台作用。

“将来加油站只是副业,卖油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综合服务,例如客户可在这里买车、修车、买保险。把电子商贸、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连起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到时利润的增长空间很大。”傅成玉表示。

■入伙逻辑

中石化通过加油卡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并不是从今年混改引资才开始。去年12月,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和裕福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中石化裕福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公司主营业务为第三方支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服务于中石化、裕福集团及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

据了解,裕福支付有限公司(中石化裕福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前身)在2013年9月拿到了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这个许可被允许从事互联网支付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

在打通互联网支付渠道的同时,中石化在上游电商平台的搭建上也逐渐成熟,除了主打民用品的易捷网,中石化旗下的子公司创办了多家电子商务平台,涉足油田勘探开发建设的物资采购、石化产品销售以及民品销售等,年交易额已经突破万亿元。

在如此强势的黑马面前,一些涉足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希望和中石化达成相关业务的伙伴关系,“化敌为友”增强竞争力。早在2010年11月,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和中石化浙江分公司达成合作,推出了网上充值加油卡业务。当时支付宝方面曾表示,未来双方还将继续合作推出在线申请办理加油卡业务。

不过,支付宝和中石化的区域合作并没有拓展到全国领域。作为支付宝的母公司,阿里巴巴参与中石化混改工作、投资其非油业务的消息一直在业内流传,直至中石化公布混改投资方,这家刚刚完成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巨头最终落选中石化引资名单。

据了解,阿里巴巴并不符合中石化的引资原则。今年年初中石化公布混改方案,其在引资门槛上设置了3个优先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国内投资者优先”,而从当时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上看,其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均为外国公司,两者占据了阿里巴巴超过50%的股份。

对于阿里巴巴落选的深层原因,柴志明称自己不是引资工作评审委员,不能透露更多细节,不过他对新金融记者表示,阿里巴巴和中石化在加油卡领域的原有合作项目还在继续,不会受到中石化混改影响。

在中石化的引资名单中,共有25家投资者斥资1070.94亿元(含等值美元)认购中石化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其中,由中国人保、腾讯、麦盛三方共同发起设立的深圳市人保腾讯麦盛能源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出资100亿元战略入股中石化销售公司,占后者本次增资完成后2.8%的股权。

尽管入股份额不大,腾讯和中石化的合作空间却非常广阔。今年8月26日,腾讯和中石化签订业务框架合作协议,主要在业务开发与推广、移动支付、媒介宣传、O2O业务、地图导航、用户忠诚度管理、大数据应用与交叉营销等领域探索开展合作。

“相比于阿里巴巴,腾讯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强者。”短融网市场总监郑世立对新金融记者说,在PC终端第三方支付领域,阿里巴巴占据90%的市场份额,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支付上,腾讯的攻势非常凶猛,几乎要和阿里巴巴共分天下。

腾讯的魅力在于虚拟社交领域的海量活跃用户,今年第二季度QQ月活跃账户数达8.29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4.38亿,其中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长势头强劲。目前微信已被看作移动互联网船票,几乎是智能手机的标配软件。

用Q币加油也许不再遥远。有媒体报道称,在这次合作中,腾讯将打通与中石化在加油卡、便利店用户之间的通道,也就是O2O增值服务,未来,2万多家易捷便利店或可成为腾讯的线下支撑部分。移动互联网咨询机构艾媒CEO张毅认为,O2O是微信继游戏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变现通道,而其核心则是支付。

“对于中石化,选择微信就等于打通了一条互联网支付渠道,并连接到渠道后方的庞大用户。”郑世立认为,和腾讯合作,中石化就不用自己开发支付渠道,更不用支付任何渠道推广成本,是一劳永逸的买卖。

竞争者暗伏

中石化的加油卡王国,同样有竞争者存在。

挑战者依然是和中石化实力相比肩的国内另一家石油巨头——中石油。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由中石油参股的北京石油交易所(简称北油所),就在酝酿联合中石油油品销售部门和阿里巴巴,推出新型加油卡。

和中石化加油卡储值模式不同的是,北油所计划推出的新型加油卡是按“升”计算,消费者能够自己选定时间点,在自己认为价格合理的区间内购买加油卡,锁定价格,这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期货,可以抵御未来油价上涨的风险。

北油所总裁刘少宾还对媒体表示,销售加油卡的资金将由阿里巴巴集团相关金融部门运作,促其升值,并形成收益。资料显示,推进成品油加油卡业务已经被北油所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目前的计划是,中石油的所有加油站都可以容纳到加油卡的销售中。”

中石化近期在非油品领域大张旗鼓的引资动作,给中石油在终端销售业务上带来很大的压力,毕竟中石油下游产业的盈利能力弱于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数量有1.9万个,中石化是3万余个。

除了北油所推出新型加油卡外,重庆商投集团也开始进军加油卡市场。今年7月30日,重庆商投石化有限公司与招商银行联名发行以计量单位“升”为储值标准的新型储油卡,这是全国首张可用于储油的银行借记卡。

谈到油卡模式,商投石化总经理金光勋举例称,如果目前汽油的价格正处在一个低位,以每升7元为例,那么消费者可以提前多买一些“存”在自己的卡里,等油价升上去之后,再用这张卡去加油站加油,依然享受的是7元的价格。

据了解,这张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面向重庆区域发售,除了可以在重庆商投年底开业的30多个加油站使用外,还可以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其他加油站使用。

不过,中石化对这两位竞争者的加油卡业务动向似乎并不知情。柴志明对新金融记者说,没有听说中石化加油站会和上述新型加油卡进行对接,中石化加油卡也不会增加期货功能。“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还是放在和新投资方的工作对接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