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俄罗斯就提出了成立金砖国家能源合作机制的倡议。在日前的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普京进一步细化了这个合作机制的内容,包括成立金砖国家能源政策研究所和燃料储备库,并组建能源领域的专家培训中心。
能源联盟并不鲜见,俄罗斯也不是第一次出头(天然气出口国论坛就是在俄罗斯和伊朗的倡议下成立的),但是,提议建立一个既有生产者,又有消费者的联盟却颇不寻常。目前国际上活跃的官方能源联盟基本是单一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联盟。其中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IEA)比较著名。
前者是石油生产国于1960年为了维护石油收入而成立的,目的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和价格,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而后者也广为人知,是消费国为了应对石油危机于1974年成立的组织,核心目的是通过管理石油储备,协调成员国行动,来集体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由于两者性质不同,代表的利益集团也泾渭分明,两者之间既有对立又有合作。这两大集团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还不能融合。
在传统泾渭分明的能源联盟文化下,俄罗斯的倡议不同寻常。从积极方面来看,俄罗斯是为了强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过更重要的似乎还是俄罗斯为了确保自身天然气消费市场的稳定。俄罗斯作为天然气出口国,未来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与油品一揽子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是俄罗斯竭力想维持的传统之一。此外,过去几年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开发,俄罗斯推迟了什托克曼气田的开发,也让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转向欧洲,以近乎倾销的价格与俄罗斯的管道气竞争。最近由于乌克兰危机,传统的欧洲市场已经开始动摇,欧盟已研究降低对俄天然气的依存度。
在这一大背景下,俄罗斯抱紧金砖国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从提高天然气价乃至能源定价权的角度,与中印这两个崛起的天然气消费者搞好关系,对俄罗斯不无裨益。
中国该如何应对?作为重要的需求者,多一个可靠的供应来源总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但是,中国对于俄罗斯的倡议还在观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第一,中国和俄罗斯的双边能源合作已经如火如荼,在多边框架下的进一步合作,未必能够带来实质性的好处;第二,中国驾驭多边组织的经验还不足,对多边合作持谨慎态度;第三,其他金砖国家都是能源进口国,进一步合作可能削弱中国的独家优势地位;第四,如果金砖国家的能源合作机制仅仅是加强内部成员的合作,则实际效果有限。巴西、南非与其他三国相距遥远,实质性的能源合作机会不多。
不过,中国有积极响应的理由。首先,新的倡议可以促进金砖机制更加强壮和务实。如果要把金砖作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秩序的载体,强化金砖合作机制是中国的利益所在。其次,金砖国家的能源合作,也许可以成为全球天然气生产者和供应者对话框架的种子,毕竟俄罗斯还是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的领导者之一,具有天然优势。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作为崛起的能源进口国和能源生产大国,如果要谋求全球领导力,可以拿天然气市场的问题练手。
最近中国领导人提出,中国应更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这个外交思路的转变,要求中国改变传统的外交思维,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更广泛的维度、更高层次战略的高度,维护中国的利益,包括能源利益。
(作者系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