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改革创新增强能源产业竞争力

   2014-10-27 中国能源网
46
核心提示:近日与能源新闻较多,首先是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10月21日在天津开幕并发布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4)》,2013年,我国石油新增

近日与能源新闻较多,首先是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10月21日在天津开幕并发布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4)》,2013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储量10.83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6159.11亿立方米,探明储量均实现大幅增加。二是国际原油价格最近4个月以来下跌了近25%,加上国际煤炭粮食、铁矿石等等大宗物资下跌,部分原料输出国和能源原材料企业面临竞争考验。三是中国煤炭价格有回升,但内蒙古前三重试进口煤而超过1400万吨。四是煤炭税费改革起步,官员称带着中国税费改革成败。五是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超过700万千瓦,同比增长30.37%,累计装机容量已接近1亿千瓦。

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4)》,自2011年起,中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3年来,全社会找矿投入累计超过3500亿元,80%以上源于社会资金。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451个,主要矿产新增察明储量显著。与之前相比,45种主要矿产中有37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增长,其中煤、天然气、铜等22个矿种储量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其中煤炭增长10.7%,天然气增长22.8%,铁矿增长9.8%,铜矿增长13.3%,铝土矿增长7.2%,金矿增长30.7%。。仅去年,中国地质勘查投入1246亿元,全年完成钻探工作量2232万米。此外还公布了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2013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4.0亿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2.4%;消费总量达37.5亿吨标准煤,增长3.7%,能源自给率为90.7%,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中国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报告指出,中国能源结构不断改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不断上升。2013年能源生产结构为:原煤占75.6%,原油占8.9%,天然气占4.6%,水电、核电、风电等占10.9%;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占66.0%,石油占18.4%,天然气占5.8%,水电、核电、风电等占9.8%。但华北地区10月连续三次雾霾天气表明,中国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依然任重道远。

国际原油价格最近4个月以来下跌了近25%,每近日在每桶82美元左右徘徊。世界银行预测这一轮油价低迷将持续到2015年,专家认为将撼动世界经济利益格局。油价下跌一般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与亚洲市场,石油需求低迷。二是由于利比亚和伊拉克原油产量增长,欧佩克9月原油产量达一年来的最高水平。三是美元走挺导致购买力上升,进而拉低石油价格。同时也有阴谋论出台,认为是沙特与美国联手压低油价以打击制裁俄罗斯。但据预测这将损害石油输出国利益,据推测如果布伦特原油价格指数跌至每桶80美元,欧佩克国家的盈利预计将会出现20%的下降,此外还会影响其偿债能力,让其无法在不违约的情况下偿还所负债务的利息。此外,如果油价下跌过多,美国将被迫削减用于扩大石油天然气产能的投资,可能会延缓美国页岩油气革命进程,更有甚者认为将刺破页岩油气"泡沫"造成新的投资融资损失。过去几年欧佩克一直将原油价格控制在100美元/桶左右。欧佩克将在11月27日讨论是否调整目前每天约3000万桶的产量上限。经济利益格局上,俄国财政高度依赖能源出口,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占俄财政收入的48%和国内生产总值的8.9%。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计算,原油价格维持在104美元/桶才能维持收支平衡。若降至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减少1.2%。最近半年,受油价下跌等影响,俄罗斯卢布贬值已经近20%。上周,委内瑞拉一揽子石油出口均价下跌5.07美元/桶,从前一周的每桶82.72美元降到77.65美元。这一消息在委内瑞拉引起不小的震动。因为今年9月中旬以来,委内瑞拉出口油价已经是连续6周下跌,现在每桶油价比6周前减少了12.54美元。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跌,也使委内瑞拉处于危险的困境,因为国家外汇收入的96%来自石油出口收入。阴谋论者认为,这是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密谋打压油价的结果,为的是打击对手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也有专家认为油价下跌,是中长期内市场供需变化的结果。"美国与欧佩克密谋压低油价"的说法证据不足。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报告说,大多数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下行可能持续到2015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油价大跌相当于一次超大规模量化宽松,将有助于刺激目前时好时坏的全球经济,预计每天油价下跌会带来18亿美元的"额外之财",相当于每年产生大约6600亿美元的资金。从经济上来说,油价下跌相当于对石油消费国减税。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原油出口国当然要承受压力,但是,美国石油生产商同样会有损失。而有中国经济学家认为油价下跌对中石油、中海油也是考验,并建议原油价格如果从每桶80美元继续下降,中国考虑更大规模的进口原油,国内一些原油生产企业应放假并予以补贴,降低中国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可以减轻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同时还应利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时机,扩大投资并购国际上能源、矿产资源企业。另据商务部数据,中国今年非金融企业对外投资达74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石油价格下跌和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有利全球经济复苏。

10月22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497元/吨,比前一报告期上涨了7元/吨。分析认为近期海上煤炭运价温和回升预示的需求回暖、开征煤炭进口关税可能对煤炭进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对11月份大型煤炭企业可能继续调高煤炭销售价格的预期等积极因素,是促使本期价格指数继续保持较大涨幅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信息值得关注,一是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已获中国同意,在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后,中国将豁免对澳大利亚煤炭的进口关税。另一家主要煤炭出口国印尼则凭借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与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已经取得豁免。二是进口煤关税较低且从价计征在煤炭价格下跌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三是据报道前三季度内蒙古进口煤炭1470.3万吨,同比增长4.7%。这表明中国能源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应当增强自身竞争力以面对国际竞争。为增强煤炭企业竞争力,一是企业要调整结构改革创,二是政府需要改革不合理税费制度以减轻企业负担。10月23日媒体报道,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工作会上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此次改革不能增加煤炭企业总体负担,各地在落实中要切实做好清费工作;要合理拟定适用税率。此次推出的煤炭资源税费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通过后在税制改革上的破题之作,对于推进其他税种的改革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就资源税本身而言,此次改革是资源税整体改革的关键步骤,在清理收费、征收范围、税率设计和计征办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是继成品油税费改革后的又一重大进展。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产品价格偏低,一定程度上造成粗放型的开采和消费模式。实施煤炭资源税费改革,有利于促进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集约利用。清费工作是否到位关系到此次改革的成败。各地应全面清理涉煤收费基金,将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停止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取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原生矿产品生态补偿费、煤炭资源地方经济发展费。对地方政府违规设立的其他涉煤收费基金,坚决取缔。今后实行从价计征改革的其他资源品目,均比照上述清费原则处理。结合资源税费规模、企业承受能力、煤炭资源禀赋等因素,将煤炭资源税税率幅度确定为2%到10%,具体适用税率由省级政府拟定,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批。这表明中央政府已重视煤炭企业剩负担过重问题并着手解决。

从201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超过700万千瓦,同比增长30.37%,累计装机容量已接近1亿千瓦。专家认为风电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对风电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定位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15年底投入运行的风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亿千瓦,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2013年,在经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全球风电装机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下降21%,中国风电开发建设同样有所放缓。但中国在国际风电市场中依然保持领头羊位置,去年我国风电发电量达到1349亿千瓦时,成为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同时,风电装机在电力装机总量中比重逐年提高,今年上半年已超过6%;而随着国产风电设备可靠性的提高,风电设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我国风电设备已销往全球6大洲的27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看来,受益于较稳定的政策环境,我国无论是风电发电企业还是设备制造商都将迎来持续发展,他预计,随着中国市场的增长,美国市场的恢复和新兴市场比重越来越大,全球风电装机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专家认为在中国劳动人口绝对数开始下降的条件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靠效率提升,而效率高低有五个主要因素决定,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管理改进、劳动力素质提高,制度变革。中国应当推进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以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特别是清费立税,降低能源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在煤价高昂时有媒体透露,煤炭最终价格中一半是交易成本,中国应当推进体制机制和技术双创新以提高中国能源企业竞争力,从而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