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能源安全隐忧,忧在供需失衡

   2014-03-12 中国石油报
47
核心提示:2013年我国能源需求继续上扬,能源消费大国的标签贴得愈发牢固:煤炭消费量已达到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国家确

2013年我国能源需求继续上扬,能源消费大国的标签贴得愈发牢固:煤炭消费量已达到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国家确定的61%红线,天然气消费排名全球第三位。

面对这样的标签,老生常谈的问题来了:我国能源安全吗?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在小组发言的代表委员,一致的回答是:存在隐忧。

忧在何处?忧在供与求的失衡。

供给侧,我国的资源家底并不殷实。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石油年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可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煤炭超强度开采。《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3~2014)》报告预测,2011年至2035年,我国能源生产增速将低于同期能源需求增速0.26%。这意味着能源供需缺口将愈来愈大,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高。

能源基本面不足以支撑13亿人的快速消费,只得转向国际市场。美国是现有国际能源格局的既得利益者。在由其主导的国际能源秩序中,国际定价权、保护权、通道设定权几无中国身影。虽然我国近年也做出很多努力,比如构建能源战略通道,比如能源央企积极走出去,开发欧美企业啃不动的硬骨头,但是国际能源的美国影响力依然难以撼动,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石油进口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困境’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不安全的代名词。”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提及我国石油海运瓶颈时,颇为感慨。目前,我国原油进口的60%以上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和北非,原油运输仍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

供给侧安全隐患更多是客观的先天的,而需求侧大多是主观的后天的。

需求侧,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对能源的需求成倍增长。1992年起,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开始高于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能源消费的“胃口”越来越大,需求侧经常呈现“忍饥挨饿”的吃不饱状况。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经济社会“干得多吃得多”,能源需求比以往更加旺盛。根据测算,我国的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需要新增能源消费4436万吨标准煤。“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速过快,煤炭占比过高,消费结构不合理。同时,油气对外依存度大,非化石能源近中期占比仍十分有限,令能源消费现状不可持续,严重影响能源安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说。

《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3~2014)》报告认为,2035年中国能源需求将占世界能源需求的24%,而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量将占世界能源需求增量的8.5%。未来中国能源需求增长之势将对能源供给提出更大的安全挑战。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出现粗放化倾向。刘吉臻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浪费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每年的能源浪费在4亿吨标准煤,占能源生产量的12%至16%。

能源从采掘到进入终端消耗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浪费,“采1吨煤扔6吨煤”“50年扔了6个百亿吨煤田”“绝大多数国内制造业企业均存在能源浪费的现象”等说法不绝于耳。

刘吉臻说,不仅仅是生产领域,生活领域的浪费也让人咋舌。居民的直接能源消耗为20%至30%,间接能源消耗达到48%左右,建筑业耗能占社会总耗能约27%,全国空置房面积可供370万以上人居住。此外,交通耗能占社会总耗能的8%至10%。

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存在安全隐忧,不是危言耸听,既有先天禀赋原因,又有后天主观原因;既有结构性原因,又有技术性原因;既有行业性原因,又有个体性原因。代表委员呼吁,应该认真分析,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