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比尔•克林顿呼吁全球基金改革“不平等”能源融资

   2014-01-30 PV-Tech
69
核心提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日前呼吁全球投资可再生能源,并改变能源领域不平等的现有融资机制。上周在法兰克福ThomasLl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日前呼吁全球投资可再生能源,并改变能源领域“不平等的”现有融资机制。

上周在法兰克福ThomasLloyd欧洲清洁技术大会上,克林顿强调,长期融资方案是“我们对待常规能源和燃煤发电站的方式”,而目前的太阳能和风能投资者和供应商必须提供“所有预付资金”。

克林顿认为,没有人“向人们充分解释”,对于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项目“融资机会的不平等”。

在一月二十四日名为“满足亚洲,迎接可再生能源未来”的欧洲投资者论坛上,克林顿告诉投资者,赋予清洁能源和效率资金投资的一个“分析性实际融资框架”应该在“利益有效期内”获得融资。

克林顿利用美国核能和煤电站作为能源领域不平等融资的一个例子进一步解释。“在美国,如果你希望建设一座核电站,你有三十年的时间为其支付,并且从消费者手中获得保证率,并且由于没有保险公司将为其承保,政府基本上承保整个运营,那就是巨大的补贴。”

他认为,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情况并不足够强大,应该出台长期融资机制就像对于常规能源的一样。

批判当前模式,克林顿以德国为例。他表示:“如果你希望立即获得(可再生能源),你必须采取德国的做法,给予非常大的补贴,其耗费纳税人大量金钱,最终他们在艰难时刻变得不耐烦。”

作为替代方案,克林顿建议对于可再生能源采取“一个全球融资机制”,类似于“全球基金”。

在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 Annan)发起后,全球基金于2002年设立。全球资金是一个国际融资机制,致力于融资业务,防治AIDS、肺结核和疟疾。

通过启用长期融资解决方案,克林顿表示,“我们所有的补贴可能小得多”。

欧洲的特定主题是投资于亚洲可再生能源,克林顿表示:“对于欧洲而言,亚洲是合乎逻辑的地点,其技术和财政资源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拯救地球。”

列出亚洲的经济发展预期——有吸引力的人力资源和政府“能够不受到能源经济旧政策的影响做出决定”,克林顿表示,对亚洲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克林顿还鼓励论坛的投资者进行可再生能源投资,并进行研究,从具有高太阳能潜力和由于进口化石燃料而带来的高电力成本的国家的“巨大机遇”中获益。

通过他的演讲,克林顿强调,国际间依赖、包容及国家间合作,在帮助发展可再生能源及为该领域提供投资的重要性。

美国前总统最后告诉投资者,他们“中心可能不仅是最重要的经济运动,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社会和公众健康运动;我们应该朝着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繁荣和迷人的时刻发展”。

帮助发展中国家

在大会上,高级菲律宾议员罗兰·莱加尔达(Loren Legarda)也发言,呼吁发达国家“别说大话,要拿出实际行动”,投资于清洁技术、能源效率和自然灾害防御,认为需要长期投资以避免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大范围丧生。

莱加尔达认为发达国家负有“大部分碳排放”的责任。

她强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是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同意的绿色气候基金尚未“真正获得资助”。

尽管发言后被德国记者兼电视主持人Sabine Christiansen质疑,莱加尔达表示:“我向发达国家,及那些引起我们星球和地球污染的国家挑战,别说大话,要拿出实际行动,使得小型岛国和弱势国家获得绿色气候基金。”

莱加尔达批评2009年哥本哈根“大话连篇”,呼吁气候改革行动。

该议员表示,降低灾难风险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商界更显而易见的行动。“对于企业而言,提供清洁技术解决方案不够。你需要使这些技术可行,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让这些国家长期存在”。

莱加尔达强调,去年超级台风海燕的到来,导致六千人丧生,带来约一百二十九亿美元的损失。她表示:“你想要看到什么?生命的逝去?还是你想要看到的是:关注重建和修复,以及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莱加尔达在她的主题演讲最后表示:“我的希望是世界各国领导人,领导各自的国家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协助发展中国家,他们最易受到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