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的国内国际能源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从国内看,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转型要求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成为战略性任务,能源市场化改革预期加强。从国际来看,化石能源供给趋向宽松,石油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天然气区域价格分化明显,煤炭价格有所回落,地缘政治对能源经济安全的影响扩大。
能源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战略资源,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能源供需与价格形势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预期趋向缓和,但从长远看,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的不均衡与能源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如存在能源供应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均衡,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结构调整的时空不均衡,能源清洁消费与能源技术创新的不匹配;能源消费路径依赖性与转型升级战略要求的不均衡,不同品种与不同区域的能源安全的不均衡问题等。因此,针对能源经济与安全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能源安全不仅仅是指能源供应安全、能源价格安全或者能源运输安全,而是应该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技术与环境等多层面的综合性安全。具体来看,经济层面的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应、消费、价格、物流、金融与贸易等方面的安全;社会文化层面的能源安全,是指社会持续发展、社会制度、人口以及宗教文化信仰与能源安全的相互作用;政治法律层面的能源安全,是指政治外交、法律制度、军事冲突、国际合作与对话机制对能源安全系统的影响;技术层面是指技术结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等对能源安全的影响;环境层面的能源安全则是指自然禀赋、地理以及气候环境等对能源安全影响,等等。
因为能源安全涉及到经济、社会与政治各个层面,所以在能源供应、流通、消费、价格、技术、贸易、文化、制度、自然环境、政治、外交、军事上,任何变量的不确定或扰动都会对能源系统整体安全产生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以上各方面的能源合作均属于能源安全合作的范畴。
由于能源产业在国家经济地位中的重要性,能源产业发展或转型与国家政治治理关系愈加密切,能源安全治理亦是。一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与治理结构、官僚组织与决策体系、军事战略部署以及外交关系等对能源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国际政治与能源安全的互动性日益增强。
虽然对于能源安全的认识,我们无法突破有限理性的约束,但是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活动,将会带来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突破。克罗齐曾说:“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我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亦应如斯。(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