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球能源价格波动性加大

   2014-12-18 期货日报
51
核心提示:美国页岩气革命发起的油气领域新突破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酵,并对国际原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形成了巨大的压力。页岩气革命使美

美国页岩气革命发起的油气领域新突破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酵,并对国际原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形成了巨大的压力。页岩气革命使美国成为能源出口大国,其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变化正在给世界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供求及运输带来巨大变革。

当前美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

在美国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油生产出现繁荣,而精炼石油产品的消费却在下降。原油本质上是一种运输燃料,这是因为70%的精炼产品都用于运输。但运输开始年复一年变得更加节能。

将美国原油生产繁荣与消费下降相联系的直接结论是:美国原油进口急剧下降与精炼石油产品出口(不受原油出口禁令影响)快速增长。我们甚至设想这些生产/消费的动态可能会出现要求废除或至少修改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压力。

重新连接西得州中质油与布伦特原油

当美国原油生产于2011年和2012年加速时,其国内石油供给大大超出了国内的分销能力,加上原油出口禁令的限制,从而导致西得州中质油-布伦特原油价格关系出现部分分离。强劲国内生产与贸易限制的这种组合暂时及部分地将美国现货原油市场与世界其他市场分离开来。西得州中质油与布伦特原油价差的扩大反映了这一分离。

几年之内,这一趋势逐渐逆转,而价差也已经收窄。在美国,国产原油越来越多地通过铁路和管道被运至炼油厂,而精炼石油产品出口增长,原油进口下降。在欧洲,北海生产正在下降,而来自经济停滞的欧洲的需求继续疲软。如果美国转而允许原油出口,我们设想西得州中质油-布伦特原油价差将恢复至平均为零(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偶尔出现大幅偏差的可能)的水平。

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动态

美国天然气生产的繁荣就如同原油生产一样。但在消费方面,天然气消费与出口同样正在增长,但速度要慢于生产。自2008年以来,页岩气生产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而消费增长率为2%。高度供给的北美天然气市场驱动着相对低的天然气价格,电力生产从煤炭转向天然气的重大转变正促使需求增长。

利用相对低廉的天然气的工业用途出现扩张。而且由于更多的管道运能正在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天然气正通过管道从得州流向墨西哥。墨西哥正将其发电厂组从柴油转化为天然气,同样也是利用英热单位。另外,从长期来看,天然气液化设施也将投产,从而为出口带来又一次的刺激。所有这些因素表明,天然气价格等式的需求部分可能加速扩张。但生产因素可能发生什么呢?

天然气生产可能减速

在生产方面,我们可能正在见证增长率减速的过程。从墨西哥湾到阿拉斯加州、怀俄明州及科罗拉多州的主要天然气田生产处于下降趋势。同时,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的生产增长率也正明显放缓。只有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犹他州和马塞勒斯页岩区的气田依然出现强劲的生产增长。页岩气正在取代传统天然气:2007年,页岩气在美国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为10%,而今年这一数据已攀升至约50%。

全球天然气价差

全球天然气价格开始与美国的生产繁荣分道扬镳,而在日本,由于地震与海啸的影响,其核电站被迫关闭,从而转向天然气发电。考虑到建造天然气液化设施需要多年时间以及数十亿美元计的成本,全球价差依然巨大。然而,液化天然气并将其运至更为昂贵地点的设施每年都在投产。

但全球价差在未来几年将开始收窄,因为更多液化运营会促进天然气市场全球化。日本的公用事业以及其他亚洲买家已经签署了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长期承购协议,并以亨利港价格外加相当于液化成本的附加费来定价。买入基于亨利港价格的液化天然气代表着日本买家的一个重大变化,因为他们目前根据日本原油一揽子价格(JCC)这一石油市场指数买入液化天然气。

能源价格波动性增大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们认为,当前的油价下跌很可能是由70%的供给与仅30%的需求所导致的。价格下跌不会(至少在短期内)对生产有多大影响。供给将继续扩张,因为油井已经挖掘完毕,而基础设施也已完工,再加上生产一桶油的边际成本在各种会计核算版本下作了相当大的夸大陈述。极低的成本与强劲的现金流诱因会使生产继续繁荣。最后,将目前油价普遍的下行势头与演化缓慢却强劲的长期相对价格动态相结合时,我们的结论是:由于原油与天然气之间的英热单位价差收窄,能源价格波动性(尤其是价差与相对价格)在未来数月及数年中会增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