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能源企业面临考验

   2014-11-03 中国能源网
59
核心提示: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有5个,首先是中国煤炭用量首降,能源结构调整似乎初见成效。二是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80美元,中国开始

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有5个,首先是中国煤炭用量首降,能源结构调整似乎初见成效。二是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80美元,中国开始大量采购原油充裕战略储备。三是中国今年很可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这表明国;部分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中国能源企业面临考验。

近日媒体报道,通过官方数据分析显示,中国煤炭使用量本世纪以来首次下降。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能源分析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煤炭使用量同比减少了1%至2%。这个降幅与本世纪初以来每年5%至10%的增幅形成鲜明的对比。煤炭使用量下降的最大意义在于,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7.4%。中国经济正在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同时全国用电量在增加,但火力发电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水利发电以及其他新能源发电模式已经开始对传统的煤炭发电进行替代。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追似乎初见成效。煤炭使用量下降的美分原因是需求减少,部分原因是环境安全与环保压力。国家统计局称,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源自服务业、水能和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而非重工业部门。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09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204小时,同比减少174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723小时,同比增加84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512小时,同比减少182小时。但目前还应清醒认识到,能够大规模代替煤炭作为能源的其他能源,还未能看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短时间中国的能源结构难以迅速调整,尚难摆脱对煤炭依赖。其他可代替能源进程也发展缓慢,如煤制气、页岩气、天然气等,还受限于淡水资源制约,中国还将继续保持对煤炭高使用率的状况。当务之急或最重要的是,开发经济实用的煤清洁利用技术,怎样利用煤炭才能环保,效率才能高。同时还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能效,才能减少化石能源污染,因为据专家分析,污染80%与化石燃料相关。

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国外煤炭大规模进口三重压力下,中国煤炭增速从2012年开始下降,部分煤企减产、限产直到停工倒闭,70%煤炭企业亏损,部分产煤大省出现财政困难,中国煤炭产业困境一是需求下降,二是煤炭利用不环保,三是交易成本过高即税费负担较重,但终极原因是中国部分煤炭企业竞争力低下从而导致进口煤增长,部分就业机会流失。在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时,中国石油企业会否会重蹈部分煤炭企业覆辙?

10月27日美国原油价格一度跌穿80美元,刷新28个月低位79.46美元/桶,随后回升至80美元上下。同日高盛集团(GoldmanSachs)大幅下调了2015年油价预估,预计2015年将跌至每桶75美元,较此前预估价每桶下调15美元。而原油价格过去五个月下跌约25%。高盛分析原因是原油产量增长将超过需求增长,并预计原油价格进一步走软,因为全球经济增长疑虑、美元走强和供应充足。另据报道,在原油击穿79.5美元关口,中国在全球石油市场大量采购,有新加坡交易员称,10月份迄今为止,中国石油集团迄今为止已经在公开市场购买了36船原油,单月购买量创纪录高位。有分析认为这反映出中国正在利用能源供应充裕的时机储存用于汽油和柴油等交通燃料生产的石油。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这也不同于中国通常的购买模式,因为中国以住一般通过固定价格长期合约来满足石油需求,很少在现货市场上大量采购。新加坡是亚洲最大的石油贸易中心,据称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ChinaNationalUnitedOilco。)购买的36船石油相当于1,800万桶。今年6至9月中国每月的购买量平均只有3船。有分析认为虽然中国石油需求增速今年一直疲弱,仅较上年增加2%,但原油进口一直保持在8.5%左右的强劲水平,可能大量原油被补充进战略储备。总部位于巴黎的能源监察机构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要求,各国必须拥有相当于90天进口需求的战略石油储备,但中国的储备仅相当于30天进口需求量。中国将利用当前的低油价增加战略储备量,这应当能够帮助支撑疲弱的全球石油需求并让原油市场实现再平衡。在全球原油价格今年骤降了25%之际,中国进口油支撑了作为亚洲价格基准的迪拜原油市场。有报道说俄罗斯原油生产盈亏平衡点在每桶104美元左右,中国原油生产企业平衡点是多少?能否在石油价格下跌时保障不亏损地生产?

中国成为净对直接外投资国,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转折点之一,在值得庆贺的同时也引人深思。樊纲指出,出于各种原因中国储蓄率特别高,这使得中国在人均GDP只有西方发达国家十分之一左右时,就成为一个资本相对富裕的国家,50%的高储蓄率,全部或大部变成国内投资,不可避免会发生产能过剩问题,或因基础设施投资太多而引起经济过热,所以要去海外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但另一方面中国去海外投资能源、粮食生产,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由于资源特别是土地、淡水、矿产人均资源量少,能源、矿产、粮食等等产业已不具备竞争力了,但伴随着投资海外和进口海外资源,一定程度上是进口矿工和农民,必然是部分就业机会流失,中国企业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和国家体制机制双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力,才能保障中国能源、环境安全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部近日编制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4)》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的现象,2013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1246亿元,较上年下降3.9%。其中,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786亿元,同比下降0.1%;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460亿元,同比下降9.8%,为2004年以来首次下降。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中,财政投资占46.5%,占比较2012年增加4个百分点;社会投资占53.5%,占比减少4个百分点,显示社会投资热情下降。但中国对外投资仍在增长,据测算中国今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可能接近1300亿美元,增长约20%,而海外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约为120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时,学者型官员贾康当时就说,对中国经济的考验来了,目前国际油价、气价、煤价、铁矿石价格、粮食价格等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在下跌,对中国能源资源企业的考验来临了,问题是中国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