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东欧国家组团来华,他们要做什么?

   2016-06-21 5E
69
核心提示:  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东欧,首站塞尔维亚,接下来将访问波兰。    这些国家自然不会放弃与中国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东欧,首站塞尔维亚,接下来将访问波兰。
  
  这些国家自然不会放弃与中国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中东欧国家纷纷派遣使团聚集到唐山以作友好回访,参加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而对于充满商业嗅觉的中东欧企业家来说,这次外交活动尤其重要,为什么?——随行人员有诸多能源企业,这是一次与中国市场近距离接触的绝佳机遇,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能源技术分享,他们更认为在中国的生意来了!
  
  以工业革命的领跑者德国为例,其能源市场也经历了垄断到开放的漫长过程。在过去,德国电力市场被意昂等四大传统电力公司垄断,1998年德国的能源经济法案出台后,德国电力市场迎来了开放和竞争新局面。在电力终端市场,德国推行配售分离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售电商在2015年初已经达到1000多家。
  
  传统电力公司RWE也在转型,推出一系列移动应用,包括企业群、个人电费管理、智能家居控制和电动车充电等各种应用,除了可以方便的管理自己的电费账单、查阅用电数据和各种价目,同时还可搜寻附近的充电桩,控制家里可远程调控的电器设备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能源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商业创新,其中很多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此外,对于新能源市场,德国能源署也在牵头构建市场化机制,以更市场化的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在中国,能源转型启幕,能源领域政策的进一步放开,然而,任何一种技术都难以支撑中国的能源转型,其根本还需改变传统能源体系,这需要多种能源技术的融合,对此,中国公司同样有所准备。
  
  在此次“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论坛”中,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分享的新奥泛能网,即可视为中国企业为中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出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新奥认为,互联网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传统能源结构所存在问题的关键,泛能网作为互联网能源的落地技术体系,一是打破能源竖井,回归消费主权,实现能量的全价值链开发利用;二是智能管理实现智慧能源消费,节约用能;三是数字和能源结合驱动能源网络价值,大幅提升效率;四是能源消费和生产者角色边界消失,动态交易提高经济效益。
  
  王玉锁介绍了在广东、山东、京津冀地区的泛能网示范项目,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到80%以上。未来新奥在京津冀地区的泛能网落地项目预计在10个左右,其中涉及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电网、能源装备、新能源应用、储能、新材料等等,一方面为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范本,另一方面为相应技术提供方创造了中国的商机。
 
  
  新奥集团在现场引发了国外公司的各类“求合作”。随着中东欧国家的市场环境悄然巨变,尤其是德国削减了可再生能源补贴,部分中东企业开始转战中国市场,期望其在欧洲市场积累多年的技术、运营经验,能够在中国市场掘一桶金。
  
  但是,在复杂的中国市场掘金绝非易事,“歪果仁”同样有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想法,不仅要寻找商机,还期望能够找到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发挥各自的优势。
  
  此次论坛,则让中东欧企业,看到了更多在中国发展的希望。比如,从能源结构、政策环境来看,京津冀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潜力无疑是国内最好的市场;再比如,见识到中国有像新奥这样的企业,其能源理念和技术储备不落后于欧洲、甚至有所领先,有很好的谋求双方合作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中国在节能环保产业的年度增幅在27%,十三五期间,这一增幅将继续扩大,接下来需要市场化的机制。在诸多相关方面,中东欧国家已经走到了前列,这些先进的经验可以在中国被应用,而中国同样也有机会对欧洲国家输出技术,比如和河北省与德国能源署的合作,双方在提高能效、提高城市能效、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已经开展了众多合作,通过国际上的合作与创新,寻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方法和途径,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欧洲国家的需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