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索契冬奥会背后的俄罗斯能源帝国梦

   2014-02-20 期货日报
66
核心提示:提要:作为史上投资最大的一届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不仅是各国体育健儿展示实力的竞技场,更是大国间斗法的舞台。开幕当天,中日俄

提要作为史上投资最大的一届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不仅是各国体育健儿展示实力的竞技场,更是大国间“斗法”的舞台。开幕当天,中日俄三国首脑的出面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白宫派出的闭幕式代表更是极好地暗示了目前美俄两国的明争暗斗。不过这些显然都只是此次“政治奥运会”的冰山一角,因为在510亿美元投资的背后,承载着俄罗斯重铸能源帝国的梦

为什么是索契

奥运会作为承载一国经济和政治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国际盛会,历来都是大国展示自身的最好舞台。上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国力如日中天之时曾在1980年举办过第22届夏季奥运会,但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内局势动荡,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地位和形象一落千丈,再无力承办各类国际赛事。2000年之后,伴随着国际能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俄罗斯经济也开始快速崛起,迫切需要展示国力的舞台,而国际体育盛会自然是最佳选择。对于两度就任总统并打出“振兴蓝图”的普京而言,举办奥运会能提升民族凝聚力和个人影响力,因此成为其任期内的重要目标。

对俄罗斯而言,虽然冬奥会是在暂时无力承办夏季奥运会背景下的最好选择,但对于为何选择索契作为主办城市仍颇具争议。早在2007年普京前往危地马拉为申奥助力时,索契还只是一座边陲小镇,仅有不足30万人口,基本没有任何体育设施。虽然索契因处于“地球最北端的亚热带区域”而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但作为俄罗斯排名靠后的城市,基建以及配套设施的匮乏仍成为看衰此次冬奥会者的主要论调。为此,普京在申奥时便承诺投资120亿美元对城市进行改造,在最终冬奥会开幕之前,这一投资额上升至510亿美元,比此前的21届冬奥会总和还要高,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51亿美元都相形见绌。

从历届奥运会的收支情况来看,由于投资巨大,主办国基本都无法收回成本。除了比赛时收取转播费和门票外,赛后场馆出租和推销旅游业是盈利大头,但这对于城市的规模有较高的要求,小城市自然难以承载。索契冬奥会显然就是个烧钱的买卖,510亿美元中的450亿美元用于该城的基础建设,但效果如今来看仍并不非常乐观。2007年申奥时俄罗斯曾称将在冬奥会前将索契人口提升至80万,但目前尚增加不足10万人,可见索契冬奥会势必将以亏损收尾。

不过对于俄罗斯而言,投资的亏损并无大碍,因为选择索契作为主办城市经济因素是次要的,政治和能源因素才是重心。索契地处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接界处,是俄罗斯在北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在黑海的重要出海港。在索契举办冬奥会,一方面可以加强俄罗斯在北高加索的向心力,提升俄罗斯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基建的完善,可以加快边疆区开发,进而促进里海和高加索地区的油气开发,这才是俄罗斯的“大局”,而索契冬奥会正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俄罗斯的高加索大局

高加索地区是欧洲前往亚洲的重要门户之一,虽然战略价值略逊于欧亚陆地走廊中东,但由于毗邻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因而在战略上同样具备重要意义。占据这一地区,可向北遏制俄罗斯,向南威慑伊朗并控制印巴,向东穿过里海挟制中亚,经黑海南下可达中东和红海,扼制欧亚非交通咽喉,向西则可经黑海直抵欧洲。正是由于重要的战略地理价值,使得高加索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曾被波斯、阿拉伯、蒙古、土库曼等帝国侵略和统治。19世纪,沙俄从伊朗手中夺取此地。1991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该区域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影响力的下滑使得欧美将目光投向这一区域,同时美国介入中东使得俄罗斯和伊朗由对立转为合作,而在西亚苦寻油气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将目光投向这一区域,致使此地区战略地位日渐提升。

此外,高加索地区令各路势力垂涎除了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当今各类政治事件中的焦点——石油资源。目前,里海和高加索地区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500亿—2000亿桶,虽然已是全球主要的产油区域,但随着里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而被广泛称为“第二个中东”。近年来中东石油投资缓慢,产能难以提升,各类政治事件又大幅削减了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等主要产油国的产量,而里海稳定的石油产出使其更具吸引力。

不过正是由于重要的战略价值,饱经千年战火的高加索地区民族和宗教矛盾一直较为复杂,加之民风普遍较为彪悍,一直是俄罗斯最头疼的问题,在冷战时期处于苏联的高压之下仍时有叛乱发生,在苏联解体后便立刻陷入混乱,两次车臣战争虽然以俄方获胜告终,但至今恐怖活动仍未停止。2000年之后,欧美开始加大对高加索地区的渗透,令该地区局势日趋紧张,并成为目前世界主要“火药桶”之一。

自2000年以来,美国开始加大在中东和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2001年斯大林故乡同时也是前苏联分裂中的领头羊格鲁吉亚率先邀请美军进驻,随后2004年美军再度进入阿塞拜疆,两国均表示有意加入北约。与此同时,土耳其也希望通过加强北高加索地区影响力来实现地区大国梦,伊朗也谋求向北提高影响力,致使俄罗斯在该区域四面楚歌。

最终这一矛盾擦枪走火,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同日格鲁吉亚境内爆发南奥塞梯战争,此举激怒了俄罗斯并迅速演变为俄格两国交火。虽然,最终在大国的调停下,战争快速结束,但美俄两国在高加索地区的战略开始有所转变。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温和派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后,摸清了俄罗斯底线的美国在高加索地区开始变得更为谨慎,俄罗斯也开始尝试改变以往的高压姿态,开始以合作发展的方式笼络该地区各国,能源就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而这也正是俄罗斯申办索契冬奥会的背景。

普京的能源帝国梦

过去3年内俄罗斯经济持续下滑,与之相比,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却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在市场众多的解读中,欧债危机的冲击、美联储QE政策的影响以及内需不振被认为是俄罗斯经济疲弱的主要原因,而美国经济的复苏则被视作大规模刺激措施带来的制造业回升。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经济回落与同期“金砖国家”的经济复苏形成较大差异,美国的经济复苏情况则明显强于其他发达国家,这显然还有其他原因。

自2010年起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爆发,随后的几年时间内美国天然气基本摆脱了进口,原油自给率也提升至近20年来最高水平,带来的结果就是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费国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同期美国进口的大幅削减为欧洲和亚太地区提供了更为充裕的能源供应,这一方面降低了全球第一大产油国俄罗斯的出口,另一方面非常规能源革命的指引作用也增加了进口的议价能力,对俄罗斯形成了双重压力。2013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为2.35亿吨,同比下降2.1%,这是近5年来出口量首次下降,而欧盟则在美国支持下对俄罗斯发起天然气反垄断调查,中国则加大了从美国等传统天然气供应国的进口量,这都迫使俄罗斯降低天然气价格。2013年俄罗斯天然气价格降低了3.9%,这已经是其连续第二年下调价格。

此外,蓬勃的能源行业以及低廉的油气价格成为美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支持,同时低价汽油也令美国CPI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可以不停地大规模刺激,这些都为美国经济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令美国可以在金融危机四年之后率先摆脱了困境,最终退出QE也是预期之中,这对俄罗斯却造成了巨大冲击。

作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和第二大产气国,俄罗斯原油产量占全球近12%,油气出口也占俄罗斯总出口的75%,油气在俄罗斯的经济中一直都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俄罗斯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成也石油,败也石油。早在“二战”时,苏联能够对抗德国,除了依赖寒冬天气之外,高加索地区充沛的石油供应也是重要保障。上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绝对优势,其背后也是两次石油危机对西方造成重创以及苏联依赖石油积累的巨大财富的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的“休克疗法”将俄罗斯经济带入了绝境,同期国际油价也陷入长达10年的低迷。2000年后普京能够重铸俄罗斯帝国,也恰逢国际油价从30美元一路飙升至最高147美元。近3年内俄罗斯经济的低迷,背后则离不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国际油价长达3年时间始终难以上行的困境。

不过显然这一切是时候改变了。自普京2012年重新执掌总统权杖以来,重振能源帝国就是其执政的核心思路。无论是上任伊始大规模整合国内油气资源,还是加大在东西伯利亚的能源投资和俄中、俄日能源合作,亦或是今年年初被爆出与伊朗密谋的“石油出口协议”,通过加大能源控制力实现对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反制,打造能源帝国是普京目前的思路。在2012年年末普京就曾明确表示加大油气产量将是提升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目前索契冬奥会显然也正是这一思路的延续。不过从目前东道主俄罗斯在冬奥会的表现来看,这一能源帝国梦,或许尚有些遥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