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中,能源投资一直被看作为一种单向的、为了维护能源安全和供应安全的角色。实际上,能源投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能源合作的过程中,有投资就有风险。能源投资金额相对较大,一旦没有很好地预估和把控风险,投资往往会因此血本无归,使合作双方的良好愿望付之东流。在预估风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机遇远远大于风险挑战,我们可以使用国家、企业、社团包括人才等不同层次的力量去应对,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首先,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中各国特别是俄罗斯、中亚、中东、东南亚、北非等存在很长的历史渊源,有着较为良好互信基础。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受到热烈欢迎,这说明中国外交的成功,也能看出中国政府有足够的化解风险的能力。其次,与其他国家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企业相比,基于较为相近的国家阶段、历史交往记忆和社会文化,以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的“走出去”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国企业更有优势在“一带一路”的沿途国家有着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能源投资合作活动存在多种合作模式。但是任何的合作和投资都是通过企业来实施,中国企业近年来在这一地区的投资呈扩大趋势。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政治风险,做好事前评估,利用情景分析准备多种预案,以确保投资安全。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已有的各种优势,把握好“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各种机遇。
第一,人才储备优势。在中国企业中,油气企业“走出去”最早,积累了丰富的海外经验和人才,在今后企业发展中仍然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没有这种整体的实施倡议,但倡议的提出如同将沿途国家的投资穿成了一串耀眼的珍珠项链,每个国家也如同这条项链上的每颗珠子,对其投资都已经打磨到了一定的程度。在打磨的过程中,不同学科和领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人才,包括复合型、专业型、技术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今后要做的是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将人才进行整合,将珠子进行串联,打造升级版的人才战略,为能源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已有成果优势。未来,无论是企业本身价值的实现还是技术的创新都可以搭乘“一带一路”这趟快车,突出在此区域中已有建设成果的优势。例如在大战略布局种,可以考虑将国内外管网进行拓宽和整合。中国不仅作为终端的消费市场,还可以将管线搭建和延伸出去,变为能源的途经国。这样一来,管网的作用不仅停留在为能源服务,更多的是促进地区互利共赢,成为丝绸之路当中由管线形成的丝绸管网之带。
第三,管理经验优势。中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几乎都有投资,对于当地人文、制度、体制的熟悉和应对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企业在服从国家大战略的前提下,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产业特点,寻求一套满足当地发展所需,适应当地特点的管理方式,使得整个能源行业在"一带一路"中得到再一次提升和进步,特别是在低油价情况下,更好地抵御不利因素给各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在能源合作中,无论是管线建设、石油贸易,或者是技术和油服服务,以及资本调动运作的能力,都是在以前“走出去”的过程中培养而来。因此,企业要抓住机遇,将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传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巩固和重新打造。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是国家的期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记者黄祺茗采写)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