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伊朗将发布新版石油合同,以千亿美元经济蛋糕吸引多国投资者

   2015-11-23 中国之声
67
核心提示: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1月22日报道,为了更好地吸引外国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伊朗政府即将正式发布新版的石油合同。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1月22日报道,为了更好地吸引外国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伊朗政府即将正式发布新版的石油合同。这份新版的油气开发合同与原来的版本之间究竟有何差别?伊朗又为何选在这个时候发布新版的石油合同?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伊朗记者聂舒翼报道,伊朗媒体确认的伊朗石油部准备在本月28到29日在德黑兰以及明年2月在伦敦举行两场石油大会,并在会上正式向合作方散发新版伊朗石油合同的正式文本。伊朗石油部本月11日已经通过其官方通讯社的网站,公布了合同的摘要版。伊朗石油部石油合同修订委员会主席马赫迪·侯赛因尼11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相比原来的合同,新版石油合同能够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为优厚的回报,应该可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进入伊朗油气产业。他同时表示,由于伊朗政府会在即将举行的德黑兰石油大会上正式公布总价高达1850亿美元的52个油气领域投资项目,他本人预测,此次大会应该会得到投资者的积极响应。

相较于原来的合同,新版石油合同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新版合同更多地考虑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其中包括油价波动对项目开发所带来的影响、不同开发环节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等等,而且新版合同的有效期可以长达20年甚至25年,这种长期合同更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

根据目前伊朗公布的有关内容,伊朗方面将与外国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分担风险和共享利益。这也就意味着外资可以进入从勘探、开发建设到后期的销售过程的整个油气产业链,而作为交换,伊朗方面将要求外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

伊朗官方到底什么时候公布这份新版的石油合同,一直也是外国投资者关心的事情。其实本来伊朗官方计划在今年年初在伦敦举行一次石油大会,并在会上向外国投资者散发新版合同。但是由于受到伊核谈判进程出现波折的影响,最终的时间被一推再推,而随着伊核问题最终协议的达成和进入协议的执行期,这份跳票多次的新版合同才最终有机会正式发布。而伊朗如此着急地想要吸引外资入进油气产业,主要还是跟伊朗目前的经济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从上个世纪初,伊朗发现石油以来,伊朗的经济就越来越深地陷入到石油依赖当中,虽然这些年,因为国际制裁的缘故,伊朗不得对其经济模式进行调整。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在制裁解除之后,伊朗经济发展可能还是有一段很长时间需要依赖所谓石油美元支持的。

伊朗中央银行行长瓦里奥拉·赛义夫日前在出席法兰克福商业论坛时表示,伊朗政府认为当前3%的经济增长率无法反映伊朗经济的真实潜力,伊朗有信心在新的五年发展计划的框架下,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表示,伊朗的经济大蛋糕已经吸引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投资者。

李绍先表示,为什么美国国内很多声音批评奥巴马政府说,伊核协议不对等。他说是美国一次性的付出,换取未来不确定的伊朗对他的承诺。所谓美国一次性的付出,就是说伊核协议一旦签署,伊朗对外的大门就打开了。不管这个大门打的是什么样子,其实国际社会很多国家并不管这个,不管美国说是我解除这个制裁,如何如何,但是其他国家认为,伊核问题已经过去了,因为伊朗毕竟是个大蛋糕。

吸引欧洲商人的不仅是伊核谈判的突破,伊朗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更是给投资者吃了定心丸。

李绍先表示,鲁哈尼总统上来以后,推行摆脱孤立、谋求谈判。今年7月14号签署了伊核协议,伊核协议又加强了鲁哈尼的地位,进一步推动内政的灵活。所以伊朗第一次30多年来出现了内政外交,可能良性循环的契机。伊朗现在必须要稳定,伊朗境内可以说是次序井然。可能大多数中国人不理解,觉得伊朗在中东,过去西方妖魔化伊朗,觉得伊朗如何不安定。其实伊朗很多地方可以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形容。但是经济上发展起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但是现在出现了转机。

目前的中东乱局中,似乎只有伊朗能一枝独秀,那么,在未来的国际反恐合作中,伊朗又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李绍先表示,现在在中东,地缘政治上,伊朗是最有能力的国家,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不要看表面,沙特阿拉伯好像影响最大,但沙特阿拉伯的综合实力很差,它只是钱多。伊朗不一样,所以现在的中东局势中,到处有伊朗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叙利亚,伊朗对其有实质性的影响。所谓的国际反恐联盟,看是反谁,现在反IS,当然是极端符合伊朗的利益,伊朗求之不得。以往只是所谓的联盟在排挤伊朗,但是现在问题出现了,没法排挤的状态,有关各方也不得不接受伊朗参与进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